抛弃养猪业 淘金花卉业
2014-12-31 11:21:37 作者:詹国兵 柯仙炉 赵金后 陈妍洁 来源:延平新闻网 责任编辑:延平新闻网
|
延平区养猪大镇炉下转型发展绿色生态种植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本报讯 (本报通讯员 詹国兵 柯仙炉 赵金后 陈妍洁)25日,笔者在延平区炉下镇田头村的草皮种植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在将草皮铲收,准备销往三明等地。“像我身边的这一捆总共是1平方米,批发价是5元钱,供不应求。”一位工人介绍说。 这个草皮种植基地是炉下镇田头村农民陈文创建的,种植面积200多亩,年可培育马尼拉草皮30多万平方米。它是目前闽北规模最大的草皮种植基地。 1999年底,陈文从部队退伍回乡,当时正值延平区养猪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他就选择了从事养猪业的中介服务,每年可以赚10多万元,这在当地算是不错的收入。那么,他为什么还转行种植草皮呢?“我就想养猪对环境污染比较大,我觉得也不是长久之计,我就想做绿化苗木这块保护环境,慢慢改行经营绿化苗木行业。”陈文说,当时,他只是承包一些小绿化工程,从外地购买草皮。2009年,陈文看到村里有一片荒田,他就以一亩400元的租金向村民租赁过来,成立了延平区东方园花卉有限公司,自任经理,开始正式转型规模种植草皮。但由于村里的农民大多数都还在养猪,当地人不愿意做这个事情,观念还没转变过来,工人不好找,种植草皮遇到不少困难。还有一个就是由于当地人把地大都用来养猪,地不好找。 可如今,这个局面扭转了。随着镇里畜禽污染整治力度的持续加大,当地农民开始从污染严重的养猪业转移到生态环保种植业上来,田头村村民陈木花就是其中之一。她家的猪栏拆除后,把2亩多的荒田租给陈文种植草皮,自己就到基地来打工,一举双得。她来这里打工很方便,做饭时间到了可以回家做饭,一家老小照顾的到,比起养猪轻松多了。 “农户把田租给我以后,他们还可以到我这公司来上班、打工,就等于像在家门口就业一样。工资我们当天兑现,男工130元,女工90元。”陈文告诉我们他吸引员工的做法。 镇领导告诉我们,该镇曾是全国闻名的母猪生产基地,最高峰时,母猪存栏2.6万头,年出栏商品猪20万头。但无序发展的养猪业给闽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近几年来,当地政府狠下决心进行整治,拆除了一批养猪场,减少了污染源,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农民转型发展绿色生态种植业,该镇除了草皮种植基地外,还建立了百合花种植基地和绿化苗木种植基地,流转盘活了数百亩荒田地,引进花卉苗木公司、西诺球根公司、百合花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入驻,培训当地专业技术人员,带动农民种植种植花卉苗木,增加农民收入。 在该镇的绿苑花卉基地里,基地负责人林明优说,他的十多位工人也都是当地的农户,而且大部分是从养猪业转入苗木种植这一块。 目前,延平区炉下镇已有65户养猪户转型发展绿色生态种植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