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文化员刘雪花:乡村里的文化“播种人”
2015-03-03 16:13:27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延平新闻网
|
2月28日晚,夜幕降临,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西溪河畔热闹非凡。几十名妇女穿着大红色的演出服,舞着腰鼓,“咚咚”的鼓声和着音乐整齐而欢快,精彩的表演博得周围群众阵阵叫好。村民罗鹏弟说:“以前想看文艺演出,基本要等到文化下乡时才能看上。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文艺队,在家门口每天都可以看到表演,这多亏了西芹社区村文化协管员刘雪花。” 一支腰鼓奏出活力、祥和 刘雪花是土生土长的西芹人,她热爱自己的家乡,但从小就对妇女们每日搓牌的风气一直十分排斥。她寻思着,有没有什么活动既能和谐家庭、邻里,又能锻炼身体呢?抱着这个淳朴的初衷,她召集三四个姐妹在家门口学打腰鼓。邻居们先是感到好奇,慢慢的也主动参与进来,组成了一支二十多人的民间腰鼓队。 由于都是农民出生,没有舞蹈功底,打起腰鼓常被笑话动作僵硬像柴火,团员的热情大不如前。作为领头人,刘雪花一面鼓励大家不要气馁,一面积极邀请老年大学专业老师授课,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毅力硬是学会了整套动作,并交给大家。 让刘雪花感到高兴的是这项业余活动给团员个人和家庭带来改变。“老公知道我现在不打牌,来打腰鼓后非常支持,说练习晚了还要来接我”,“我以前中年发福,打鼓之后,不仅身体灵活了,精神也好了。”经过几个月风雨无阻的刻苦练习,腰鼓队的表演水平快速提高,知名度也越来越响,从在村里庆典活动中志愿登场,到后来时常接到其他乡镇的演出邀请,并在今年全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农村广场舞比赛中获得第二名。 为了让表演更加丰富,刘雪花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大家练起了秧歌、广场舞,团员人数猛增至一百余人。从单一的腰鼓队逐渐演变20多支队伍,更名为西芹镇人民艺术团,可以独立完成一场2小时的完整演出,每次演出台下都座无虚席。 一本书籍传递知识 2006年,福建省率先建立并启动了村级文化协管员工作机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刘雪花。被推选为村文化协管员后,她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理“农家书屋”。由于长时间无人打理,空荡荡的书屋里积满了灰,所有书籍凌乱地堆在地上,毫无秩序。为此,刘雪花倾注了许多心血。她利用周末到新华书店请教专业人员如何分类图书,重新对3000册藏书一一编号、录入、造册。现在走进书屋,俨然一座五脏俱全的小型图书馆。全新的环境吸引了不少村民重新走进书屋。 “往年曾爆发过生猪疫情,要不是在雪花整理的这个书屋里看过如何防范,我的损失可就大了”饲养户老陈说,如果是从前那个杂乱的书屋,他根本就不会进去,损失也就无法避免。 一份责任传承文化遗产 每到农历八月十四,西芹村村民们都要在村里举行猎神节。一次受村民邀请参加过后,刘雪花一直在思考,这个习俗在别的地方有没有,能纳入非遗吗?于是她立刻向镇领导请示申报非物质遗产。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为寻求各方专家前来研究探讨,刘雪花四处奔波,准备大量详细的视频、照片、文字资料。2010年,西芹猎神信仰终于成功申报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举办了“猎神信仰”民俗文化节,成为西芹的一张文化名片,今年准备还将申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刘雪花担任文化协管员已有第八个年头,如今西芹社区村文艺、健身、阅读蔚然成风,而她却仍领着每月130元的补贴,并奉献着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她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能在这里播撒文化的种子,看着它们生根发芽,结出更多健康、幸福的果实,就是我最快乐的事。” (张李子/文 胡信果 刘绍义/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