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管中窥豹”式的恶评者
2020-11-19 10:11:38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
“河南商报”微信公众号11月17日消息,近日,一条河南医生救护车内吃香蕉的短视频在网络引发争议,评论区更是“炸了锅”。“胃口可真好,就不能等下车再吃?”“转运车上吃东西,会不会影响救治?”带着这些声音,11月16日,河南商报记者对话当事医生,揭开争议背后的事件始末。 (11月18日 《河南商报》) 急救医生在救护车上吃香蕉的视频一出,就被不少网友直喷各种不敬业、各种有可能危害患者的评论。然而,网友所看到的视频,只是整个救援中的一瞬间。截取其中的一瞬,即给予与事实不匹配的评论,用“管中窥豹式”的揣测和评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但是,这样的揣测和评论也是最伤人的。 事实真相是,几位医生驱车420余公里,耗时近7个小时的急救,长时间的急救已经让医护人员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其中一位医生紧急在路边购买香蕉、面包充饥。即便在吃香蕉时,医护人员也没有一点掉以轻心,一直关注患者。 当真相逐渐被剥开,当恶评逐渐被换位思考所取代,急救医护人员在急救时吃香蕉的需求,就得到了厘清,医护人员本应该被尊重。评论,本应该在全部真相之上才能有一说一,而不是管中窥豹。 为什么会有一些人会有这样的评论?因为在这些人的思维里,对医生救护车上吃香蕉的行为,往往带有先入为主的主观倾向性,甚至在他们心里,根本就不在乎事实本身,而在乎自己所谓的一吐为快是否真的吐出来。 正是因为出于这样的主观心理,一旦再缺乏对事实真相的全面掌握,就会出现错上加错的主观臆断,出现带偏节奏的、与事实有非常大出入的“恶性”评论。不管是对于在救护车上吃香蕉充饥的医护人员,还是在急救室里喝一瓶葡萄糖的医生。他们都将是语言暴力的受害者。 让事实再飞一会儿,从多个角度环视事实,让评论的嘴再等片刻。这不仅是时间的问题,更是严谨性、客观性问题,也是人性问题。因为每一个热点事件背后,都多少离不开对人性的拷问。偏颇的恶性评论,不是在温暖人性,而是在用刀刺向人性。 事后,医护人员还原真相,被救患者家属也如实还原了医护人员救人于危难的惊险、敬业事实,应该让那些“管中窥豹”式的恶性评论者幡然悔悟。 在人人都可以拿着麦克风成为评判者时,当人人都可以UGC制作视频、文字时,等一等事实真相,摸一摸良心的温度和常识的厚度,以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态度发声,应该是当下应有的素养。不当“管中窥豹”式的恶评者,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责任。(张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