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延平新闻 > 正文

王台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2022-01-30 11:48:17  作者:   来源:王台镇   责任编辑:肖练冰

王台镇牢固树立“党建+”意识,大力实施“党建+”工程,打造“党建+”品牌,坚持把高质量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引领保障全镇高质量跨越发展。

“党建+项目”,助推产业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项目建设,以党建为统领,注重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实施“12335”行动和推进延平区“10+6”重点工作,推进形成产业乡村振兴带格局。一是抓项目攻坚组织保障,成立三大项目领导小组,系统谋划推进百合花卉产业、竹木加工产业,推进特色乡村旅游、冷链物流、鸿瑞生态农业项目、社会实训基地项目等建设。二是抓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海峡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目前330多亩养殖基地、1500亩种植基地已完工,10万吨有机肥完成80%,精料库完成70%。社会实训基地项目,主体已经封顶,正进行内部装修。林下经济项目,投资8000万元,已完成林下经济道路白改黑建设、沿线绿化、红军小道建设,目前已成为一个旅游景区。三是抓预备项目前期谋划,2021年度3个省市区级重点项目落地并稳步推进,谋划2022年重点项目3个。完成乡村振兴试点村和特色项目6个。

“党建+文化”,深化特色党建品牌

突出红色文化,以特色党建带动区域特色发展。一是用活红色资源,让主题党日“预热升温”。依托科特派主题馆、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安槽下丰产林、王台谈判旧址八角楼、上溪口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和闽赣省委常委会议等红色旧址等教育实体,组织党员积极参与,使主题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发展“党建+红色旅游”品牌,结合红色资源优势,进一步深化“党建+红色旅游”特色党建品牌,打造王台——溪后红色旅游观光带,年接待人数4万多人次。三是充分挖掘民间文化,发挥“二月廿二、七月廿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党员传承棋子灯、太平鼓、高脚戏等传统文化,进一步突显王台百合小镇独有的文化特色。

“党建+网格”,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将“网格化”治理和基层党建有机融合。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推行“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员户”的村级党组织体系,统筹全镇53个网格内党建、综治、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社会治理工作,规范整合“一警一巡防队”、“一域一监控网”等平安建设,全年受理300多件网格事件,办结率99.2%。二是创新治理模式,推行“网格员+党员先锋队”模式,组建2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网格党建联席会议、工作例会等机制,对网格内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同研究、协调解决。同时由党员担任“引导员、守望者”等重要角色;三是抓实人员整合,抓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117名“双好双强”的村两委网格员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积极吸纳村民小组长、企业主、乡贤志愿者等加入网格服务员,推动更多专业力量和治理事项入格,现有网格员总数261名。

“党建+攻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党建引领作风建设,调整领导干部分工,充实驻村干部队伍,强化科室人员调配,先后调整11位年轻干部深入一线锻炼,提高其素质能力。二是党建引领干部培养,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先后开展5次村主干集中轮训、村党员党课学习活动。并通过座谈会形式,在强化党性修养中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党建引领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机关干部作风管理制度、村干部管理“三个一”制度、村主干考评机制等。深入开展党员积分评星活动,激发党员发挥榜样力量的积极性。抓好联动队伍建设,完善包村工作制度,注重培养基层党群工作者队伍,形成一村一挂点领导、一包村工作队、一党群工作者的格局。

“党建+人才”,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一是坚持党建引导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动力支撑。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近年来,科技特派员与工作组组长、协会、合作社等共同努力,通过真抓实干、技术输出引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以点带面助推打造产业强村和集体经济强村,切实推动村党组织党建工程、民生工程走深走实。目前全镇有省市区科技特派员33名,建立科特派工作站20个。二是坚持培育党员队伍。广泛培育领域、产业的技术能手、种养大户,把党员培养成创业致富能手。目前全镇党员致富能手160多名,带动农村就业劳动力4000多人。(陈培西)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滨江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