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片区开发首战告捷
2022-09-08 09:09:59 作者: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经过19轮讨论商议,充分吸收以往征迁经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制定城东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以城东路、溪东路、文化路、茶垅巷、金龟巷、学元巷等为界限划分区域,确定首轮403户、约10万平方米的征收范围,切实维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 “我们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签约奖,15%的房票奖励及装修奖励,更加让利拆迁户。”武夷山市住建局局长王乐表示,我们提供14家房企的商品房和1家安置房,作为老百姓用房票购房的选择,购买期房有24个月的过渡补助,现房也有6个月的购房补助,确保群众合法利益最大化。 片区开发、城市更新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大好事,各县(市、区)征迁过程中最大程度惠及群众,遇到的历史遗留问题深入调查、耐心倾听,体现了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做到了法理与情理相结合。 “我要感谢第七片区的工作人员,他们工作认真又细致,签约后还发现我其实可以多认定3个平方米面积。”浦城县原印刷厂宿舍居民张先生对南浦片区第七片区(官路乡)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他们不辞辛苦,从县不动产中心档案里找到我房屋原始资料,提供相关数据给我补充了3平方米的面积认定,我特别感激。” 在片区开发的过程中,各县(市、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阳光征迁”。科学制定补偿方案,灵活运用货币补偿、产权调换、购房凭证等方式实行异地安置,让被征迁的群众心气顺,理解、配合征迁工作,并成为征迁工作的宣传者、动员者。 “此次全市片区开发被拆迁户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5平方米,远低于全市35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居住环境脏乱差,停车场、绿化、电梯、雨污管道等生活基础设施匮乏。”市住建局副调研员郑灿华告诉记者,此次旧城改造预计改善解决约1.8万人的住房问题。 不断提升城市风貌和品质 让片区开发最大程度惠及群众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旧城改造片区开发工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日一通报”,并及时刊发简报,通报情况,总结经验。 在2022年重大项目征地拆迁攻坚行动考评中,将成片区推进城市更新考核分值从3分调整至40分,并重新调整考评办法,将“实际拆迁面积,房票使用量,房票购房网签备案面积,市委“6+6”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和经验做法亮点”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标,并进行定期晾晒。 各地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扎实有序开展片区开发旧城改造工作,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气氛,建瓯市主要领导每周到现场,点评各攻坚小组工作,解决片区开发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和困难;延平建溪片区房屋征收采用以楼栋为单位协商搬迁,发动群众参与到征迁工作中来,群众搬迁意愿高,有效提高了征迁效率;政和县采取“片区负责、社区联系、部门协助”的暖心帮扶机制,确保困难户搬迁后的正常生活;松溪县将办公地点设在包干片区,吃住在一线,方便群众上门咨询和办理征迁手续,成片攻坚效果显著…… 目前,我市十个县(市、区)均已完成首轮攻坚任务,8月各县(市、区)房票使用进入实质性转化阶段,推动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商品房销售环比7月份增长106.06%。 旧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在改造前,我市专门制定措施,对全市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全面摸底复核,排查历史文化建筑550栋,严格保存和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地区、建筑群和建筑物。在征迁的同时,同步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公园、道路等配套设施,做到“拆除一片、腾空一片,规划一片、出让一片”,让拆迁最大程度惠及群众,不断提升城市风貌和品质。 市住建局局长张长发表示,在超额完成首轮拆迁任务的基础上,下一步,我市将邀请省建工集团等省属企业与市属、县属企业合作,谋划一批开发项目,尽快把拆迁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与此同时,做好三年攻坚项目储备,明确先行开发的重点片区,尽快启动第二轮、第三轮攻坚,做好项目接续和有序开发,实现建设资金平衡、项目平衡和组合平衡。(张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