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冬至】负重逆行勇担当 聚力抗疫践初心 致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封信
2022-12-22 13:23:24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
|
今天是冬至,每年公历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冬至大如年,这一天,中国人都要吃水饺、吃汤圆,南北甜咸各有不同,但一般都是包馅的,既好吃,又祛寒。古时候,人们认为包馅的食物象征着混沌未破,我们一口将它咬破,预示着一阳初生、万物更新。 关于冬至的饺子,相传是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发明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常舍药救人,深得百姓爱戴。他在告老还乡的途中,看见很多穷苦的百姓耳朵都冻坏了,便叫来弟子在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百姓们舍药。药名“祛寒娇耳汤”,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一起放进锅里熬煮,捞出来切碎以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人们吃完“娇耳”,喝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在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张仲景并非独善其身,而是心系苍生,维护百姓安康。他潜心钻研医理,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撰写了传世巨作《伤寒杂病论》。1800多年过去了,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这位医圣的恩情。 今年冬天,我们在抵御严寒的同时,也在同心协力地抵御“奥密克戎”的困扰。就在我们的身边,无数医务工作者仍然坚守岗位;制药企业不分昼夜地扩大生产保障药品供给;社区、街道、乡村的广大干部和志愿者竭尽全力地为患病的老人小孩而奔走;各地陆续出台了因地制宜的便民措施,纾解医疗压力;更不用说那些守望相助的邻里和朋友...... 在寒冷的冬至,人间的温暖就像太阳。黑夜虽长,从此渐去;白昼虽短,由此渐长。这个冬天总会过去,我们静待春暖花开。 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 你们辛苦了! 2020年以来,我们经受了有史以来风险最大、压力最大、难度最大、规模最大的严峻考验,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主动作为、尽锐出战,用信念和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拼搏和汗水守护人民安康,用医者仁心生动诠释了“天使”和“英雄”。你们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投身疫情防控主战场,一战就是三年,始终初心不改。在此,延平区卫生健康局党组向全区长期以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望三年来路,你们为了全区的卫生健康事业,为了筑牢医疗安全防线,守护生命安全,在服务对象与患者间奔波忙碌,核酸采样,你们顶酷暑冒严寒、不分昼夜;样本检测,你们秉烛达旦、争分夺秒;追阳断链,你们挑灯夜战、分秒必争;流调溯源,你们抽丝剥茧、废寝忘食;隔离转运,你们精准调度、暖心服务;医疗救治,你们奔忙穿梭、倾情守护;疫苗接种,你们全力以赴、为民服务;各项支援任务,在他乡紧急驰援,在核酸检测点昼夜驻守,在方舱医院参与医疗救治,你们义无反顾投入到一轮又一轮的战疫;留守工作岗位,你们勇挑重担、连续超负荷工作。道不尽所有艰难困苦,道不尽所有的暖心故事和美丽风景,而正是因为有你们在,我们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三年的心酸苦累,这三年的汗滴泪水,至今仍然难以划上圆满的句号。但那些付出与值得,那些感动与精神也都将继续激励我们前行奔曙光,携手迎朝阳。 你们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不敢有一时一刻松懈,正是你们的坚守,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再次感谢你们三年来的守望相助、无私奉献! 当前,防控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我区有限的医疗资源正面临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大战大考、迫在眉睫,决战决胜、刻不容缓。你们身处抗疫的主阵地、主战场,更是全区战“疫”的主心骨、定心针。在这非常时刻,希望全区医务工作者以不变应万变,不变我们的初心使命,不变我们的医德医风,不变我们的责任担当,不变我们的敬业奉献,永远在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在疫情高发期您或家人可能已经成为“小阳人”,一定要注意休息治疗,照顾好自已及家人,望能早日康复!非常时期倡导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尽早投入工作。 希望全区医务工作者随机应变,应变病例突然增加的新趋势,应变医疗资源紧缺的新问题,应变转诊困难、独自作战的新要求,应变众多特殊患者心理准备不充分导致的新情况。希望全区医务工作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主动科普疫情防护知识,引导亲人朋友、人民群众正确做好自我防护和健康监测,维护好医疗秩序,守护好人民健康。希望全区医务工作者劳逸结合,你们的安康是我们的牵挂和期盼,请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注意自我防护、做好健康监测,只有保证我们每个人的“小平安”,才能汇聚成全区的“大平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英勇作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赢得疫情防控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