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党建 > 正文

《福建支部生活》:“联兴”党委为乡村振兴装上“红色引擎”

2023-08-03 09:09:00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



赤门乡“联兴”农产品加工中心

 “自联兴党委成立以来,我们村新增了2个产业发展项目,不仅村财增加了,村民增收了,更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激活了发展的新动能。”南平市延平区赤门乡苦竹洋村党支部负责人谈起跨村联建的成效时兴奋地说。
赤门乡突出主题教育特色先行,探索实施“跨村联建”“强企带村”“支部领办”模式,把党组织建到产业链上,为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党建一张网 优势互补聚合力



赤门“乡村会客厅”


群雁齐飞还需头雁领,有了“联兴”党委后,赤门乡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不断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通过吸纳优秀乡、村党员干部、致富能手、技术人才等,组建烟稻产业、果蔬产业和农林旅产业3个产业党支部。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村企发展共同体为载体,采取“党组织+集体合作社+农户+N”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为了确保“实体化”运作,“联兴”党委以创新形成“一条主线、两项重点、四个目标、五种途径”的“1245”工作机制和“支部提议-‘联兴’党委联商-乡党委批准-村级实施”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为抓手,统筹指导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
“赤门乡推行党组织跨村联建,就是要改变过去单一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各村发展水平不均衡、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情况,充分发挥出联兴党委的牵头引领和协调组织作用,整合片区资源,解决不同村落资源禀赋相差不多,但支部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差距很大的问题,干成靠一个村单打独斗难以干成的事。”赤门乡党委负责人表示。



发展一股绳 “独角戏”变“大合唱”



谋定而后动,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赤门乡大力践行“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实干举措,围绕区委“打造福州都市圈门户城市”目标,提出“以农兴旅、育特兴商”发展战略和“一轴两翼”发展格局,一边“摸着石头过河”,谋划推进10个产业发展和民生项目。
“‘自然学校’项目的实施,为我们村推进乡村振兴开了个好头,大家心里高兴着呢。”有着12年党龄的杨新锬是产业党支部的成员,他所说的“自然学校”项目是由南平市中元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青少年自然教育基地。当时,该公司希望寻找一处地方投资建设青少年自然教育基地,通过与联兴党委的积极洽谈商榷,让一所已经沦为村民堆放杂物、饲养牲畜的闲置小学,逐渐脱胎换骨成为数字智慧与学工学农学军为一体的实践教育青少年“自然学校”,每年可为村财体增收10万元。
围绕省委、市委、区委“三争”行动部署,联兴党委委员、产业支部书记们深入一线协调土地流转、产业种植等,把田间地头作为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主战场,有效推动完成赤成农林旅生态园项目土地流转113公顷,实现村财年增收65万元,带动70余个村民“家门口”就业;推动建成农产品加工中心,通过资产入股分红与流量分成,村集体年再增收40余万元。



治理一盘棋 融合联促共破题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走进赤门乡,集镇的“兰福楼”联建房拔地而起,苦竹洋村的“中洋新村”错落有致。“建广场硬化道路、修水渠美化路灯,村庄现在是越来越美丽,住着舒心着呢”提起村里的变化,年过七旬的胡大爷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为联兴党委竖起大拇指。
依托联兴党委打造治理共同体,赤门乡深入学习廖俊波同志优秀品质,大力践行“每年都要给群众一个惊喜”的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等特点,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推进“花木山村”建设,实施养老服务中心、生态水系、集镇污水管网等民生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农机服务站、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引导集体经济组织、群团组织和老党员、有威望乡贤发挥作用,构建“一核引领、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合作”的乡村区域性治理机制。围绕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实施8公里“花彩福道”项目,分段开展花化彩化亮化、裸房整治、临搭拆除、立面美化等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打造景观节点7处,安装路灯121盏、“福”文化IP道旗262面,倾力打造靓丽乡村、舒适乡村。
赤门乡“联兴”党委是延平区跨村联建联兴一个缩影。延平区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区域化“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抓、资源联享、品牌联创”工作机制,深入挖掘盘活各村资源资产,搭建项目展示、招商引资、人才集聚的创客空间平台,有效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共同提升。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滨江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