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福建新闻 > 正文

推进福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2024-02-06 15:09:17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赋予了职业教育重要地位。

近年来,福建下大力气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十五条措施的通知》《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立足体制机制创新,在完善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打造多领域多层次创新平台、发挥主体作用等方面多点发力,全面破解产教、供需矛盾,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匹配度,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打造20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103个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04个产业学院试点项目、45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297个各类实训基地,厦门成为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泉州成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成为产业大军的摇篮。

但是,也要清醒看到,受教育与产业供需对接缺乏统筹、校企合作制度保障不够和刚性约束不足、资源融合缺乏统一协调等因素制约,福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无论是横向的广度还是纵向的深度,均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一方面,产业需求尚未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高职院校专业布点数前3位的是电子信息类、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数前3位的是电子信息类、财经商贸类、教育类,紧缺急需岗位专业设置不足、培养能力不够,教师参与“走出去”项目积极性不高,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契合度不足,协调机制不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尚不够完善,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校企“一头热一头冷”现象仍然存在,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自发式状态,深度战略合作较少。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职业教育办得好不好、学生能不能被认同,关键看教学活动是不是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作用发挥得是不是有效和充分,是不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适应国家战略、福建需要和适合学校实际、学生需求,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培养造就更多能工巧匠和过硬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深厚的人才支撑和技能保障。

一是强规划。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专项法规建设步伐,整体协调规划职业教育的总体规模、内在结构和层次水平,一体化做好一个地区教育和产业发展“双规划”,建立动态调整、全过程匹配的供需对接制度,确保学校的人才供给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基本相吻合。推动行业部门加强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的指导和支持,促进教学标准、内容、过程和生产标准、内容、过程更加密切交互相融,推动校企“双向奔赴”、相向而行、同向发力,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耦合。强化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才需求监测分析,定期发布毕业去向落实率“正负面清单”,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建实体。坚持“以产定教、以教促产”,在海洋、生态、农业、新能源、智能制造、石油化工、服装纺织、数字产业等领域培育一批行业产教共同体。支持产教资源相对集聚、融合基础较好、需求旺盛的地区,以工业产业园区为基础,坚持“一地一策”“一企一案”,遴选一批“企业导师”,共建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实践基地等,形成“专业围着产业办、经营围着专业做,老师既是师傅、学生也是员工”的办学新模式。设立各类校企系统创新平台和校企研发团队,实现资源快速共享,分段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扶持若干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建设,探索省属高职院校到市、县设立技术服务中心、建设产学研基地等,促进优势互补、同频共振,推动科技成果实现迅速落地转化。

三是赋智能。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抓住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契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企业发展需求为指向,塑造开放性的跨界融合思维,构建多元融合的学科思维模式,前瞻性布局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的运用,加快布局职业教育专网建设,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智能交互教室等,模拟更加真实的工作环境,促进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现迭代升级,培养更多适应“数字福建”建设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进一步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就业率贡献率,促进职业技术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深改革。推动职校发挥产教融合的主体作用,紧盯现代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沿阵地,坚持教育本质,坚持“学以致用”根本导向,针对职校学生的身心特点,持续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规范办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目标、招生政策。建立多样化技术技能培训体系,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让职业教育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的内在需求,真正让技能人才真正有学头、有奔头、有盼头。充分发挥福建侨和台的优势,主动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联盟,在产教融合、师生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提升福建职业教育开放性和包容性。

五是优环境。有效畅通职校学生人才在社会地位、素质技能、就业待遇等方面的上升通道,增强职教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考核、评价等各项机制,在薪酬、晋升制度上教根据能力素养、业绩贡献来衡量,健全完善职业等级制度,建立企业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与培养使用待遇相结合。加大对能工巧匠、技能大赛冠军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杰出人才的宣传,加快建设“社会重视技能、人人想学技能、处处可教技能”的技能型社会。

(作者单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滨江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