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三化”服务 提升政务服务新体验
2024-03-18 14:56:01 作者: 来源:区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区政务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部署,从企业群众办事视角出发,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高群众办事体验感、满意度、获得感。 集约化服务,推行项目“全链条”审批模式 一是建立组团服务机制。依托市“企呼我应”平台,成立区“企呼我应”项目建设服务团,牵头涉及项目审批的有关部门,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和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审批、建设、验收等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助力项目早落地、早建设。目前,共受理1件,已办结1件。二是健全“帮办代办”机制。持续发挥项目审批帮代办服务队的作用,结合实际梳理办事程序及材料清单,为项目业主提供“全流程”专班服务、“一对一”专员跟进的线上线下帮代办服务,帮助业主节省办事时间和成本,提高报批效率与质量。2024年以来,帮代办服务71次。三是推行 “联审联验”机制。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各阶段,梳理汇成“一键通”全链条审批流程图,方便业主在线申报,其中房建类项目审批不超过38个工作日,工业类项目审批不超过23个工作日。同时,推行项目并联审批,实行联合踏勘、联合图审、联合验收等改革措施,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验收即发证,让“部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2024年以来,已办理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件78件。 智能化服务,打造“阳光平台”廉政交易品牌 一是推行电子化交易方式。建设“不见面”交易平台,推行“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公有产权网上竞拍交易等方式,节约招投标交易成本,增强公有资产活力,提升交易便捷性和市场主体满意度。2024年以来,延平区“阳光平台”已完成小规模工程交易项目13个,节约资金105.34万元,节约率7.37%;完成公有产权线上交易项目15个,增值额56.66万元,增值率11.08%。二是推行“互联网+信息公开”。运用平台、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开展交易项目信息公开,进一步提升项目的透明度和交易主体的知晓度、参与度,方便群众“网上办”“指尖交易”,推动本地公共资源交易向基层延伸、向外拓展市场。2024年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已公开交易信息100多条。三是推行“数字见证”。推行项目进场交易智能化见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化服务、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接金融机构电子保函功能,实行保证金缴退全程网办、到期系统一键退还等措施,为企业释放资金压力。同时,建立联动管理机制,实行“阳光平台”企业负面清单管理,对交易活动及相关项目强化监管。截至目前,平台未收到监管部门证实存在违规违法现象的企业负面清单信息。 基层化服务,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一是开展“政务体验”。定期邀请不同行业的企业群众代表担任“政务服务体验员”,开展“沉浸式”体验、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活动,随时随地找问题、提建议,形成“反馈—整改—提升”工作闭环机制。2023年以来已开展10期活动,累计97人参加,收到问题、建议37条。二是推行“远程帮办”。在全区15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1个基层社区便民服务站布设“远程帮办”终端设备,运用数字化、可视化技术,为乡镇群众提供“远程帮办”服务,实现群众“家门口”、“云见面”办事。2024年以来,全区“远程帮办”服务已办理1583件,其中办理类285件,咨询类1298件。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依托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及“日常巡查”机制等,加强政务服务监督管理,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办事体验感、满意度、获得感。2024年以来,延平区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数23669个,满意率100%。 来源:延平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徐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