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打造党建品牌 凝聚发展力 |延平区人民检察院第一党支部:延检护未
2024-10-10 20:39:39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
|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省委“三争”行动,落实市委“五增”目标,延平区围绕模范机关创建,聚焦打造“闽江之珠·门户城市”,展示党政机关名片,持续开展区直机关“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把各机关党组织打造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延平区组织机关党组织在延平新闻网开设“机关党建品牌”专栏,对区直机关优秀党建品牌进行集中展示,如延平区委办公室党支部“担当引领守初心、凝心聚力三服务”,延平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创新建立人大主席团(人大工委)兼合式党支部等,让广大机关干部领略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时代风采,助力机关党建工作增创特色,推动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提质增效,全方位助推延平“二次创业”。 延平区人民检察院第一党支部 延检护未 一、品牌内涵 为了不断促进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进以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府保护的力度,努力实现 “1+5>6=实”,切实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检察院第一党支部依托“延检护未”党建品牌,围绕中心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使党建工作与检察履职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通过“四大检察”一体化履职,有力督促未成年人“六大保护”相互融通、整体落实,用心用情构建未成年人保护“金钟罩”,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二、创建措施及成效 自创建“延检护未”党建品牌以来,延平区检察院坚持“党建效能+业务效能”双向优化驱动,不断以思想建设夯实业务根基和履职方式,以思想引领案件效能提升,高质量办好涉未刑事案件,彰显司法力度与温度。 一、党建赋能,做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践行者 一是始终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重拳惩治辖区内发生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案件,并创“双一”办案模式,即办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检察机关一律第一时间提前介入,并在审查起诉阶段适时启动自行补充侦查程序固定关键证据。如办理的饶某某猥亵儿童案,以“引导侦查+自行补充侦查”模式深挖彻查,从立案时被侵害的1人1起查实至6人8起,最终饶某某被依法严判,该案获评全省落实“春蕾安全员”机制优秀工作案例。 二是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有温度”。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施精细化帮教帮扶,依法应用尽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南平市三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共建未成年人帮教基地,促进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如在办理肖某某附条件不起诉案件中,主动寻求福建省检察院支持,在全市范围首次尝试横跨“两省三地”开展异地协作,打造“跨省协作+线上监督”的办案新模式。 三是用心帮助未成年被害人“重保护”。会同公安机关、妇幼保健院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中心,制定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一站式”办案取证工作,避免反复询问、取证对未成年人造成“次生伤害”。与南平市第一医院建立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救助计划,开辟未成年被害人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及时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医疗和心理救助。目前已对8名被性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提供该医疗救助服务。选聘南平市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陈晓燕作为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未检工作,依托其临床心理专业资质,为刑事办案中的心理疏导、心理测评以及心理评估提供专业支撑,强化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 二、党员带头,做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宣传者 做实“党建+未检”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警在预防犯罪工作领域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提高未成年人自护意识。 一是规范化推进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持续跟进法治副校长工作新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建立“检校共筑‘未’爱护航”法治教育创新协作机制,通过“检察官教老师、老师教学生”的方式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形成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的拉网式教育与检察官警示教育为辅的帮扶式教育相结合的法治教育模式,并由检察官分类编撰《法治进校园精品教程》供宣讲团使用,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提升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覆盖面和长效性。共向全区各中小学赠送教程80余册,开展教师普法队伍培训2场次,覆盖教师50余名,该做法被市检察院转发推广。 二是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发挥党员示范作用,组建“延检护蕾”法治宣讲团深入全区各中小学开展普法教育,团队中青年党员共16人,党员占比94%。宣讲团紧密结合检察办案中发现的未成年人保护焦点、难点问题,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专属课程“菜单”,分龄分类分层定制“学生预防版”、“教师警示版”、“亲职教育版”法治课程汇编成册,赠送给全区各中小学,精准普法。原创课件《做新时代的好家长》获评全市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精品课件。 三是多元化提升法治宣传实效。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拓宽宣传路径,延伸普法课堂半径。联合区妇联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直播授课;与南平团市委、延平团区委联合录制青春自护教育微课堂,共同推进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其中,以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为主题的原创网课《让青春不被“刺”痛》入选最高检组织的“检察官法治课”系列短视频展播活动,被多家国家级、省级平台采用,该项成果被省院在未检年度工作总结中予以肯定。 三、党建共建,做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积极探索“党建+履职”工作机制,厚植党建滋养未检一体化履职的肥沃土壤,不断创新机制延伸未成年人保护触角,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 一是立足监督,开展预防性侵专项行动。针对性侵未成年人高发态势,以专报形式推动政法、教育、公安、卫健等七部门出台《延平区加强预防性侵害少年儿童的工作方案》,共同筑牢预防性侵防线。针对工作中发现的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普遍性问题和制度漏洞,及时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构建预防校园性侵害、性骚扰、校园欺凌等长效工作机制。撰写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专题分析报告获评全市优秀专题检察业务数据分析报告。如在2021年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民办幼儿园管理混乱问题向教育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促成在全区范围开展民办幼儿园专项检查及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专项工作。 二是稳步推动,落地落实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联合区监察委、教育局、公安局等九部门制定《延平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依托该制度发现线索并成案11件,其中被告人最高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拓展“春蕾安全员”机制应用维度,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组建“春蕾安全员”教育系统分队,该机制获省检察院转发推广。联合教育局举办教育系统“春蕾安全员”表彰仪式,对积极履行职责的两名“春蕾安全员”和学校分别授予先进个人、集体,并开展“春蕾安全员”实务培训7场次,提高“春蕾安全员”的履职主动性、积极性。加强监督落实追责,对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3个单位,依法向其主管部门发出予以处罚的检察建议,均获采纳,并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主体予以处罚。落实强制报告制度的经验做法得到省、市院充分肯定,办理的张某某强制猥亵案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妇女儿童维权十大案例,经验做法被市院评为典型事例,并在全市推广。 三是能动履职,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加强对看守所的监督,针对办案中发现在押未成年人被同监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殴打和文身,并向管教民警反映情况而未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问题,向南平市看守所发出检察建议,促其建立分级分层包夹管理模式整改监管秩序,该项工作被收录于全省未检工作总结中并予以肯定,该检察建议书被市院评为优秀检察建议书。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及时获取案件线索,通过实地走访、核实证据,办理了全市首起涉未成年人民事支持起诉案。与公安机关会签涉未成年人法律责任告知书,建立对旅店业(含民宿)及娱乐场所的法律风险告知制度,促进消除娱乐场所、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情形,督促旅馆落实“五必须”要求,净化旅店、娱乐场所。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不仅关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乎家庭幸福安宁,更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民族未来。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检察院第一党支部依托“延检护未”党建品牌,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讲政治与抓业务有机统一,在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格局中进一步强化固本强基、融合履职、协同协作,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引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立足新时期未检业务统一集中办理部署,纵向深化“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履职,横向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融合履职,推动建立集惩治犯罪、教育矫治、权益维护、犯罪预防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体系,通过案前主动介入疑难复杂案件、案中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案后监督落实检察建议,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转变,以检察监督的“我管”促协同发力的“都管”,在高质量能动履职助推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中彰显延平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