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问答》与《延平答问》
2024-11-15 09:20:24 作者: 来源:美丽延平 责任编辑:肖练冰
|
李侗的《延平问答》与朱熹的《延平答问》是南宋时期的两部理学名著,其内容基本相同,收录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朱熹受学于李延平(侗)至隆兴元年(1163年)李延平辞世,李侗与朱熹往来论学之语录及书信,也称《延平李先生师弟子答问》,简称《延平答问》。过去只知朱熹的“答问”,而李侗的“问答”鲜为人知。据明嘉靖《延平府志》载:“文靖(侗)遗书有《延平问答》。”说明在明嘉靖年间,《延平问答》还有存世。《南平县志》诸家著作书目中,有李侗的《延平问答》却没有朱熹的《延平答问》。但李侗的《延平问答》在清代已失传。朱熹的《延平答问》仍传于世,现存本是清代康熙丙戌(1706年)延平知府周元文刊本,上下两卷,下卷附录朱熹门人取朱熹论李侗之语录及祭文、行状,并增补历代的议、疏及四贤年表。 李侗的《延平问答》一书虽已失传,但在四贤年表和《南平县志·儒林传》中可以看到它的痕迹,问答的内容有:论禅、论易、论诗、论学、论春秋、左传、解论语、解中庸、解孟子、解通书、西铭、答封事等经典著作一百余条。 《延平问答》以主静为学要,以理一分殊为核心,行之以仁义忠信。李侗说:“天一有三本焉。父生之,师教之,君治之,缺其一,则本不立。”“儒者之道,可以善一身,可以理天下,可以配神明,而参变化。一失其传,而无所师可不为之大哀耶。”李侗十分强调师传的重要性,古之圣贤莫不有师,这个师便是至圣先师孔子,要读圣贤书,这个书便是“四书五经”。在宋代理学程氏为正宗,其他都是“异学”。李侗感慨地说:“身为男子,生在中华,又幸而闻先生(从彦)长者之风十年,于信二十有四矣。”李侗二十四岁拜罗从彦为师,学了十年;朱熹也是二十四岁受学于李侗,也学了十年。李侗、朱熹这对师徒享年都是七十一岁,这也许是偶然,但天下有“三本”,“师教之”为“一本”这是必然的。 朱熹青年时代接受的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十九岁中进士之前他所受的是基础教育,初受父亲朱松的家教。朱熹十四岁时朱松去世,之后,受学于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的刘勉之、刘子翚和胡籍溪,由于刘、胡好佛学,佛教禅宗对朱熹早年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朱熹在基础教育阶段并不优秀。朱熹参加科举时,是代用禅学作文章而考中进士的,会试只获第九十六名。 朱熹任职同安主簿后,省悟自己的思想还未入门,得知延平李侗是程氏正宗的第三传人,当时,杨时、罗从彦都已辞世。朱熹从同安徒步来延平受学于李侗。这对朱熹后来成为集大成者至关重要。朱熹先向李侗介绍了他在崇安向刘勉之、刘子翚、胡籍溪等人学习的情况。李侗听了感到佛教禅宗对朱熹影响很深,便对朱熹过去所学的佛老思想作了批评。朱熹对李侗的批评,开始不能接受。据《延平答问》中载:朱熹说:“曾与他(侗)说禅,李先生只说不是,某却倒疑李先生理会此来得,再三质问,李先生为人简重,却是不甚会说,只叫看圣贤言语……觉得圣贤言语渐渐有味,却加减看释氏之说,渐渐破绽,罅漏百出。”朱熹这次面授,感觉到“释言空,儒言实,释言无,儒言有”。后来朱熹认真阅读经典著作及《程式语录》。绍兴三十年(1160年),朱熹三十一岁,再到延平见李侗,住在李侗宅之旁西林寺(今南平市图书馆)数月之久,正式拜李侗为师。从《延平答问》一书,可见到朱熹“顿悟异学(禅学)之失,乃返博归约”。在思想上有了大转变,找到了走向儒学之路。 为何李侗书名为《延平问答》,朱熹为《延平答问》呢?这也许是古人对师徒之间的一种仪礼吧!均把对方的“问与答”置之于前,并没有差异。李侗的《延平问答》并非李侗在世时编的,因为,李侗应福州太守汪应辰之聘到福州讲学时,突然去世。《延平问答》有可能是他儿子编的。李侗有三个儿子,友直、友谅同登进士。当时,友直为江西铅山县尉,友谅为建安主簿。推测《延平问答》没有编好,朱熹又编了《延平答问》。 李侗(1093-1163年),学者称延平先生。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理学家,没有文凭的教授,在南宋学者中有很高的名望。李侗如果不是应汪应辰之请到福州讲学,可能不会死。汪应辰是南宋绍兴间的状元,著名的学者,又是福州太守,文人高官。他都执意写聘书带着礼金派人来延平,请山野隐士李侗到福州讲学,“求质所疑”,讲解汪守在理学上的疑难问题,可见李侗晚年对圣人绝学,体验四十余年,达到了“皆诣其极”的高度。由于他两个儿子迎养父亲,很少出远门的李侗,从建瓯到江西铅山,又到邵武访问内兄吴方庆,回到武夷山后,再赶往福州,旅途劳累,不幸到福州才三天,疾作不治,死于福州府之馆舍,享年七十一岁。汪守遣参议官王伯序、观察推官谢仿护丧以归。朱熹于隆兴元年(1163年)正月赶回延平伏哭先生灵柩之前,写了长篇悼文,文曰:“从游(学)十年,诱掖谆至”,“久依教育,义重恩深”,“伏哭柩前,奉奠以贽”。可见他的悲痛心情。下葬时,朱熹又来延平参加会葬。葬于剑浦之瓦口乡(今炉下镇瓦口村)。据《南平县志》载:“熹竹林精舍成,行释菜礼,祀孔子并侗配享。”就是说朱熹在他的家庙里,崇祀孔子外,福建从祀的只有李侗一人。(刘光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