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教育学会奏响“教育家精神”奋进曲——就平处坐 择深处探 向宽处行
2024-12-05 09:58:20 作者: 来源:区教育学会 责任编辑:肖练冰
|
“从规范化走向特色化,再从特色化走向品质化,是办新质学校缺一不可的路径。我们将持续反思与改进,有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品质化建设,在充满无限挑战中,造就学校创新发展更多惊喜点。” 初冬云谷,高远澄明。近日,在南平市教育学会2024学术年会暨南平市中小学校(园)长治校办学能力提升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中,南平市中小学(园)优秀校(园)长获得者、延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清玉作为全市校(园)长中5个典型发言人之一,以《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为题,满怀激情向近500名与会者分享了创办迎宾实验小学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历程,以及传承发展延平区实验小学百合文化的心路心得。 “这是我区校长首次在全市校(园)长治校办学能力提升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交流分享办学经验并现场与省、市专家面对面展开的校(园)长论坛中亮相。”延平区教育学会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延平区教育学会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师生之关切,借智引力,实现自我革新与迭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底气。确立“就平处坐——躬耕教坛,择深处探——求是创新,向宽处行——弘道追求”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路径,多维度构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教育学会打造成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未来教育家成长的摇篮。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前夕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教育家精神,这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一次集成和凝练,为新时代广大教师的成长、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了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延平区教育学会负责人说,“延平区教育学会牢记嘱托,在延平区委、区政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引领下,在市、区两级主管局领导下,突出‘榜样、师道、平台’三个关键要素,积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树立‘教育家’的典型榜样,表彰一批人、带动更多人;二是构建师德师风教育体系,弘扬‘师道’传统,帮助教师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三是不断优化完善教师职业发展环境,提供广阔展示平台。延平区教育学会‘以匠人之心,琢育人之美’,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才能初展。” 流既远,其源自深。2024年,延平区教育学会居之无倦,挺膺担当,恪尽职守,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路径、创新驱动的三个关键要素,开启了一系列抖落锈迹、向星空仰望的华丽转身: 区教育学会围绕“双减”,把“问题清单”转化为“责任清单”,实施靠前指导和“深加工”,会员踊跃参与2024年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优秀作业设计评选活动中,选送市级参评义务教育阶段大单元优秀作业设计作品共75件,获奖71件,获奖比率94.67﹪,实现“全面开花”。由市级选送至省级参评作品38件,参评比率50.67﹪。市级获奖及推省获奖比率连续两年均位列全市前茅,《运用层级推动工作模式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典型做法得到《闽北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 区教育学会副会长、扬真小学校长游美兰主持的《走向五育融合的剪纸艺术:山区小学育人方式变革25年实践探索》荣获福建省教育学会2024年“新华·福建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近十年来,我区在全省获得的最高教学成果奖。 在第一届福建省教育学会青年教师发展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延平区教育学会小学体育分会副会长陈清玉当选为副理事长。据了解,福建省教育学会青年教师发展委员会的成立,旨在促进福建省青年教师的发展,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交流沟通以及能力提升的平台,促进多学科资源的共享和交叉融合,以提升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扎实、能力出众的青年教师队伍。陈清玉的当选,开创了延平区教育学会会员当选省级教育学会核心成员的先河。 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区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水东学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郑志平被福建省教育学会授予“福建省教学学会优秀个人会员”称号。延平区教育学会自成立以来,首次有教育学会会员获得省级教育学会的表彰。 区教育学会小学语文分会会长、南平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陈敏聪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聘任,担当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评审工作;延平区教育学会4位同志当选南平市教育学会理事,其中1人当选为常务理事;36人被推选为南平市中小学(园)教学研究指导组成员,其中担当学科指导组组长2人、副组长5人。 秉持教育初心使命,赓续教育责任担当。下一步,延平区教育学会将接续深耕教育本源,厚植创新基因,以共创共享的价值追求,遵循“七商教育”治教理念,带动广大会员共同描绘出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学会“锦秀图”。(于培洋 陈艳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