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延平 | 龙尾珍品——凤咮砚
2024-12-23 09:44:46 作者: 来源:区文体旅局 责任编辑:肖练冰
|
海丝明珠茶洋窑 大气磅礴战胜鼓 闽地名砚凤咮砚 …… 在跨越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延平孕育了众多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仪式性展演到具身性体验 从美学化追求到情感性共鸣 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 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 讲述着古老而又鲜活的故事 走进延平 沉浸式体验这些非遗的独特魅力 感受千年古城文化底蕴和时代风采 本期推荐—— 凤咮砚,一日三磨拭 轻翰染烟华 帝规武夷作茶囿,山为孤凤翔且嗅,下集芝田琢琼玖。玉乳金沙发灵窦,残璋断璧泽而黝,治为书砚美无有。至珍惊世初莫售,黑眉黄眼争妍陋。苏子一见名凤咮,坐令龙尾羞牛后。 ——宋·苏轼《凤咮砚铭》 被苏轼誉为“龙尾珍品”的凤咮砚,是一古砚名,因其独特的形态与质地得名。咮,鸟嘴的意思;凤咮,则寓意砚台之形若凤凰之喙。 建溪“黯淡滩”安丰段 胡金俤 摄 凤咮石又称“南剑石”,产于南剑州黯淡滩(即今天的延平区黯淡滩建溪流域)。因水流湍急,长期冲刷,砚石料多形如嘴喙。 凤咮砚细腻温润,发墨如油,自宋代起便备受文人雅士推崇。源于宋代来建溪之域从政的国子博士王颐,将黯淡滩南剑石作为原石自制的砚台送给好友苏东坡,苏东坡一看就爱不释手,并命名为“凤咮砚”,此后风靡全国。 郑世阳作品《庄周梦蝶》 宋徽宗对文房用品有着极高的鉴赏力与追求,凤咮砚因其质地细润绵密、水纹淡雅高贵、多有金星点缀,与苏东坡所说的质地特性极为相符,被宋徽宗赐予大宋“女神”“男神”作为文房首宝,成为皇室御用之物。 宋代以后凤咮砚失传,至今近千年。好在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努力挖掘、整理那些散落于历史尘埃中的文化碎片,比如延平区雕刻师郑世阳。 郑世阳作品《金玉满堂》 几经探寻和考究,郑世阳让延平凤咮石重现于世人眼前,并将其雕刻成砚,逐渐还原了凤咮砚的本来面目,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并欣赏到这一古老艺术品的独特魅力。 凤咮砚制作过程 胡金俤 摄 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凤咮砚作品,既传承了古砚的端庄典雅,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2023年凤咮砚制作技艺列入第十批区级非遗项目。 郑世阳作品《赤壁砚》 精美的凤咮砚不仅展示了宋代制砚工艺的高超水平,更传递了那个时代文人墨客对美的追求与生活的态度。 郑世阳作品 驻足凝视凤咮砚,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上的文人雅士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郑世阳作品《成功砚》 如今,凤咮砚不仅以其卓越的材质和精美的工艺赢得了文人的青睐,更因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而熠熠生辉,并且融入延平在地文化内涵焕发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