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文旅 > 正文

延平有三“怪”!——马季先生在延平

2024-12-23 09:51:04  作者:   来源:南平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肖练冰

编者按:马季老师在那个朴素的年代带给无数中国人以欢乐。42年前马季老师到南平,给南平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家天勾既详细真实,又艺术再现了那段往事,让我们重新体会一代相声大师的风范。(李昙)

“大家好!我是马季,姓马名季,马季的马,马季的季,特别申明,不是蚂蚁……南平人怪好客的,刚才,在入口处,听到有人用南平话叫我的名字——蚂蚁,蚂蚁……哈哈!我就是活宝,大家只准参观,不准带走……”

1982年11月12日晚,南平灯光球场里人头攒动,盛况空前,由全国十大笑星之首马季领衔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唱团一行八人,受邀为南平市民倾情演出。马季表演节目前接地气的开场白,瞬间让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南平人,怪好客

那天上午十一点左右,说唱团一行(马季、赵元甲、赵炎等)出现在南平市第一招待所门前,马季独特的外形,让人一眼就认出来。只见他一米七左右的个子,看起来40多岁,穿着朴素,胖乎乎的脸颊上,两道弯眉舒展着,一双不大的眼睛充满智慧和灵气,一颦一蹙好像会说话,整个人喜感十足。寒暄过后,马季一行没有任何挑剔,顺利入住。

曾在第一招待所工作的李金华回忆说,“马季不愧为语言大师,说话风趣幽默,还不时冒出几句当地方言,他对南平人的热情高度认可并十分感激,他很快就融入周围的场景之中。”

当晚,说唱团在灯光球场为市民进行表演,他们这次南平之行几乎没有带随行工作人员,演出现场不搭建舞台,不讲究灯光、音效、造型、舞美、宣传等,就像小单位里普通的一场晚会。但演出效果非常好,观众坐在冰凉的水泥阶梯看台上,不顾天气寒冷,个个情绪激昂,时时欢声雷动。“马季!马季!”的呐喊声回荡在夜空。

第二天早餐,马季用手揉了揉肩膀,随口说了句:“唉!肩膀又疼喽!”在场的团市委干部余晓华等闻言,连劝带哄把马季“绑架”到市立医院,为他找来最好的按摩医师——在中医正骨方面名气很大的中医外科医师陈金泉,他通过娴熟的正骨手法,治疗马季的肩膀酸痛,一会儿,马季就感觉轻松了很多。“南平人真热情,不仅怪好客的,医术也很高明!我这老毛病,在北京看了很多医生,都没这效果……这样吧,为表示感谢,我们决定今晚再加演一场!”马季甩甩胳膊,兴奋地当即表态。他们说到做到,当天晚上,又在灯光球场义务加演了一场。

 

南平景,怪霸滴

从市立医院回来,用完午饭,稍作休息,离晚上的演出还有一些时间,有关领导建议说唱团到外面逛逛,欣赏一下南平美景。马季说,我们这次来,就是想深入基层接接地气,还是尽量少打扰市民,方便的话,就到郊外农村或厂矿企业走走吧。经商议,大家决定到近郊的八四00厂参观。沿路,陪同的同志向马季一行介绍:江滨公园、延寿楼、四贤街……当汽车经过水南桥,司机特意放慢了速度,说,这是苏联专家修建的,解放后全国第四座跨江大桥。马季不禁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小南平,有大风景啊!怪霸的!”车里充满欢声笑语。

望着滔滔闽江水,马季指着双江汇流处问,“这就是双剑潭吧?”又凝视远方,随口吟诵了郭沫若的《咏南平》:“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青”。感叹道:“我曾见过一本解放初期的辞典,上面是这样描述南平的——南平,是一个用毛竹从山上引水喝的地方……开门见景,绿水青山,家家户户喝着天然山泉水,神仙来了也不肯走噢!”

听说南平正准备规划建设一座跨江悬索桥通往对面的九峰山,马季笑着说,南平要有更多的桥,把三江六岸联通起来。如有机会,下次一定再来南平走走,来九峰索桥上吹吹风,看看南平日新月异的变化。

到了八四00厂,架不住群众的热情欢迎,马季等人即兴为群众表演了几个相声片段,引来阵阵喝彩。演出结束,马季被恳求留下墨宝,他盛情难却,思索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来南平,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于是欣然题写了“宾至如归”四个大字。

“马季先生很随和,没有半点明星架子,闲聊间,他见我身背两架照相机,手忙脚乱地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于是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同志,胶卷挺贵的,省着点哦……”方方说,“可惜的是,我当时只顾全神贯注拍摄,没仔细欣赏马季的相声,只记得现场时不时被观众的掌声和捧腹笑声淹没……”近距离与群众接触,激发了马季的创作灵感,当晚在灯光球场的相声表演,马季等人巧妙融入南平当地的一些人文典故、风土人情、闽北方言,让观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艺术盛宴。

南平菜,怪好吃

马季一行对伙食没有特别要求,当问及想吃什么菜时,他们总是回答:“客随主便!”李金华推荐,除了家常菜,一定要上南平本地的特色菜:笋燕和蛋茸。特别是笋燕,堪称闽北一绝,素有“到南平没吃笋燕等于白来”之说。

那个年代,南平到武夷山的铁路还没有开通,往返武夷山的各级领导、知名人士在一所用餐必点这两道菜。笋燕是用当地鲜笋、粉丝、香菇作为主料,配上肉丝及佐料烹制而成,色香味俱全,入口顺滑、清香扑鼻,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据说,这道菜,由曾国藩推荐给慈禧太后,在宫廷里流传开来,大受欢迎呢!”马季听了赞不绝口:“不错,不错,有幸品尝老佛爷吃过的佳肴……怪好吃,怪好吃的!”边说边学着《红楼梦》里刘姥姥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马,老马,食量大如马……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惹得众人一时开怀大笑起来。

期间,陪同人员得知马季肩膀不适,特意为马季斟满一杯南平酒厂生产的苜莉青酒,对马季说,此酒是当地纯糯米酿制,能活血化瘀,曾获轻工部黄酒类优质奖。马季品尝了一口,说:“用毛竹接来山泉水酿造的苜莉青酒,味道的确杠杠的,配得上全国优质酒的美名,要不是待会儿演出,一定与大家一醉方休……”

马季还对酒瓶上的“双石塔”商标兴趣盎然,说:“来南平之前,我对郭沫若老先生描述的“双江合流处,二塔耸江头”美景心向往之,今天一见,果然令人震撼。二塔面江而立,这在全国都极为罕见,要好好保护、开发、利用……”

九峰索桥建成后,南平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湍急的河水已经变成平湖,东塔公园也已开园,南平有了一座又一座的新大桥,遗憾的是,马季一直没来桥上吹吹风,看看风景——他太忙了,正如他相声《都不怨我》里的那句台词:一直忙哦!今年比去年忙,明年比今年还要忙……

“南平人,怪好客!” “南平景,怪霸滴!”“南平菜,怪好吃!” 语言大师马季先生用南平话说的这三句话,是留给延平人民的宝贵财富。(文/天勾 图/方方)

44年前的东塔(照片由方方提供)与现在的东塔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滨江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