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延平 寿至砖城
2025-02-17 10:40:18 作者: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台南鹿耳门天后宫 (张水源 摄) 延平区“成功街”郑成功铜像(资料图片) 在延平府城南平县(旧称)东门外建溪之滨,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妈祖庙,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庙宇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庙前香火缭绕,信徒络绎不绝。相传,这座妈祖庙曾见证了一段神奇的预言故事,至今在台中一带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清军铁蹄南下,明朝的江山摇摇欲坠。郑成功,这位怀揣着恢复中原、光复大明宏愿的英雄人物,正率领着他的部队在闽北山区与清军周旋,寻找着反攻的机会。 1646年春季的一日,郑成功领兵巡关返回延平,途经府城东门,见那妈祖庙香火鼎盛,便决定进庙祈福,祈求妈祖保佑明朝大军早日收复江南,驱荷复台。他踏入庙中,只见庙内庄严肃穆,妈祖娘娘端坐于神龛之上,面容慈祥而威严,仿佛在默默注视着世间的一切。正当郑成功虔诚地跪拜之际,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道士从人群中缓缓走出,他手持拂尘,步履沉稳,目光如炬地望着郑成功。郑成功见此道士气度不凡,便起身拱手问道:“敢问仙长,此行可有吉兆?”道士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地凝视着郑成功,缓缓开口道:将军“功成延平,寿至砖城。”此言一出,四周顿时一片寂静,众人皆惊愕不已,不知此话何意。 郑成功心中虽疑惑,但并未深究,他深知眼前战事纷繁,当务之急是收复失地,驱逐外敌。于是,他谢过道士,便匆匆离去,继续踏上他的征战之路。随后的岁月里,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救国治国方针,得到隆武帝封爵拜将,在闽浙粤沿海屡建奇功,然而,郑成功心中始终念念不忘的,是那片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他深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决不能容忍外敌的践踏。于是,他屯兵金厦,践行“通洋裕国”,永历帝于1658年晋封郑成功为“延平王”,延平王郑成功敢向东南争半壁,直逼南京城。并被军民尊称为“郑延平”“延平”。北伐失败后,他不忘初心,又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终于在公元1661年,率领两万五千名将士,以海神妈祖护航,乘坐数百艘战船向台湾进军。 在海上航行的过程中,郑成功遭遇了狂风巨浪和荷兰殖民者的顽强抵抗,但他毫不畏惧,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地突破困境,得道多助,郑成功顺利地从台湾府城天险的鹿耳门登陆,最终成功收复了台湾,在台南将荷兰殖民者赶出了这片神圣的土地,实现了他“驱逐荷夷,一统版图”的宏愿。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岛筑城安民,大力发展经济,推广儒家文化,使台湾逐渐走向繁荣。而他本人于1662年6月23日在台南去世,年仅38岁,距离他收复台湾仅一年多的时间。直至去世,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那位道士所说的“功成延平,寿至砖城”(砖城系台南安平的旧俗称),竟是一语成谶,如此精准地预言了郑成功的一生。 这个故事在台中等地流传至今,人们纷纷传颂着郑成功的英勇事迹。台湾妈祖庙更是成为两岸同胞心中祈福和缅怀英雄的圣地。而郑成功的精神,也如同那庙宇中永恒的香火一般,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林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