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延平新闻 > 正文

重走“成功”路,全国各地的总编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延平

2025-05-13 09:06:33  作者:   来源: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责任编辑:肖练冰

5月10日至11日,大潮争先看东南——广电融媒体总编记者福建采访行活动走进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南平市延平区,深入探访延平区在生态转型、文化旅游及红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显著成就。

采访团在延平区王台镇八角楼采访

重走“成功”路追寻民族英雄足迹

来自全国各地的总编记者追寻着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足迹,来到了延平区大洲岛。它是位于延平区闽江河道上的岛屿,曾是郑成功操练水师的重要基地,目前岛上现存有郑成功纪念堂、训练炮台等遗迹。

大洲岛上的郑成功纪念堂

1646年前后,郑成功被封为“延平郡王”后,选择大洲岛作为水师训练场所。这里水域开阔,既适合风平浪静时的常规训练,又能模拟恶劣海况,锻炼水师实战能力。这里还是“延平条陈”的诞生地:郑成功在此提出“据险控扼、航船合攻”等战略,形成著名的“延平条陈”,为其后续收复台湾奠定军事基础。

采访团在郑成功纪念堂前采访

在大洲岛的采访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总编记者感受到了这位民族英雄收复台湾的壮志豪情与爱国精神,如今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已经转化成为推动闽台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独特力量。

采访团在大洲岛采访拍摄

从污染村到生态“优等生”

在延平区斜溪村,采访团见证了从“污染村”到生态“优等生”的华丽蜕变。20年前,这里曾是生猪养殖的支柱产业村,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让村庄面貌黯然失色。面对严峻挑战,延平区牢记嘱托,自1998年起,分阶段全面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作,创新实施“1+3+7”立体式生态屏障工作机制,并探索出闽江上下游“巡河交水”机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采访团在“炉下之问”生态文明实践展馆采访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斜溪村实现了全流域优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二类以上的目标。如今的斜溪村,已蜕变为集休闲、度假、康养、团建、农旅、研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洲头旅游度假区、幸福客栈、生态餐厅、水上运动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延平区乡村文旅的一大亮点。更令人瞩目的是,蓝喉蜂虎等珍稀鸟类年年飞临此地繁衍生息,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拍摄,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科特派第一村” 激活乡村新动能

王台镇溪后村,是“中国科技特派员第一村”,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总编记者采访了“1号科技特派员”的故事。

采访团参观延平区科特派产学研实训基地

1984年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的吴敬才一直在南平农业系统工作。1997年到1998年底,他被公派到德国进修园艺栽培技术。进修回来,吴敬才受命前往王台镇挂职镇长助理,派驻溪后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和指导工作。谁也没想到,他的下派成为一场闽北大地“体制性的革命”的开端。1999年2月,南平市下派了首批225名科技特派员,奔赴全市215个行政村,开启了全国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先河,吴敬才成为“1号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制度”展览

如今,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动下,溪后村实现了百合产业的蓬勃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总编记者了解到,这里通过创新“科技特派员—协会会长—协会理事—种植户”四级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延平区百合种植面积已达8500亩,年产百合鲜切花8000余万枝,品牌价值高达12.8亿元。溪后村更是形成了“生产-包装-冷链物流-销售”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链,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着辉煌的林业历史。溪后村杉木古树群是在1919年营造的杉木人工林基础上自然演替形成的。占地47亩,保存古树2019株,是我国杉木人工林中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林分。1954年测定每亩蓄积量78.9立方米,居全国之首。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印尼国际万隆会议上宣布此事,轰动中外林业学术界。1958年12月,周恩来总理以国务院名义授予王台“绿色金库人民公社”称号。如今这里不仅是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也是多所院校生态教育基地和福建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

采访团在安曹下杉木丰产林采访

铭记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在吉溪闽浙赣省委闽江地下航线红色景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总编记者感受到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它坐落于闽江上游的南山镇吉溪村,濒临闽江、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这里不仅有着闽浙赣省委闽江地下航线纪念碑、陈列室等纪念设施,还设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馆、红色影院等,全方位展示了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员领导下,利用航船等交通工具,通过闽江秘密地下航线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运送物资、传递情报和护送人员的英勇事迹。

采访团聆听“闽江地下航线”的故事

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以此为背景拍摄制作的影片《地下航线》,如今仍在红色影院内滚动播放,让游客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深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大潮争先看东南”——广电融媒体总编记者福建采访行活动走进延平区,不仅让全国媒体总编记者深刻感受到了延平区在生态转型、文化旅游及红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显著成就,也进一步展现了延平区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江滨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