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文旅 > 正文

【延平笔谈】游定夫书院

2025-07-21 09:34:51  作者:   来源:文明南平   责任编辑:肖练冰

游定夫书院

游定夫书院,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城东28公里的南山镇凤池村,比邻南平游定夫(祠)纪念馆(省重点文保单位)。

始创于延祐四年(1317年),由北宋理学家游酢的九世孙游以仁,仿照游酢故里建阳长坪的豸山书院兴建(也称豸山书院)。

游定夫书院,是闽北地区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古书院之一。这座书院与流传千古的“程门立雪”的典故一样根植在闽北的大地上。

游定夫书院主祀游酢。游酢被称为“闽学鼻祖”“道南儒宗”。朱子赞游酢:“清德重望,皎如日星,流风余韵,可以师世范俗。”宋理宗皇帝赞:“伟哉圣道,光载南传。允矣君子,德业精专。春光融融,秋月娟娟。泰山之峻,河海之渊。先生风教,丽日中天。四方其训,朕有赖焉”。

清乾隆八年游酢从祀孔庙。旷世感召,教思无穷。

元祐八年(1093),游酢已居太学博士,仍好学不辍,寒冬季节,游酢偕同好友杨时,前往洛阳求教于程颐(程颢1085年去世,程颐是程颢弟弟),那一天,大雪纷飞,正值程颐瞑目养神,不敢惊动,两人候在门外,等程颐察觉时,门外已雪深盈尺,这就是成语“程门立雪”的由来。

书院明、清两代进行三次重修。其中,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延平知府沈鎜等改扩建于本村西洋僧庐旧址,落成时,同知曾子钦撰有《游定夫书院记》;清嘉庆元年(1796年),游昌莘独资修建;咸丰年间(1851~1861年)重修后,历经150多年的风雨沧桑,仅存破旧的大堂和遗址;1993年,凤池村游氏后裔在各级党委政府、四海贤达以及各地游氏后裔大力支持和慷慨解囊下,历时五载(1999年书院修复落成),终于得以全面修复,1994年9月被南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占地面积2170平方米,建筑面积1093平方米,平面呈“金”字,修复后的游定夫书院比原貌更加雄伟壮观。主体建筑为穿头括梁式结构,建筑物由门厅(正宗堂)、庭院、中堂(道南堂)和大堂(立雪堂)组成,整体风格古朴,结构完整,规模宏大,造形美观,雕工精美,建筑工艺精湛。书院内保存有包括南宋淳熙年间的石刻等文化遗存,其中保存的元、明、清、民国各代碑刻、牌匾、绘画等文物,均有重要史料和艺术价值以及各级领导,全国、省书协著名书法家的题词、楹联等名人名家众多墨宝,展室近20间。  

书院的第四次修复完成,为传承和弘扬“程门立雪”尊师重教精神提供了主阵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尊师重教风尚的形成;书院的修复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雄风,再次掀起了社会办学兴学的热潮。

中央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曾组织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及导师、多地专家学者多次到书院参观学习考察撰写论文、多地中小学生到书院学习参观并开展研学活动等。

游定夫书院还是南平市第一批朱子文化遗存、延平孝廉文化教育基地、公民终身教育实验基地、福建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江滨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17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