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笔谈】屏山书院
2025-07-28 09:43:41 作者: 来源:文明南平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峡阳屏山书院位于峡阳镇西北的玉屏山下,因背靠玉屏山而得名,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是南平市现有保存较完好的原貌古书院。 据《南平县志》记载:“在宋,朱子尝过化焉。”朱子曾在峡阳镇小梅村的李子坑精舍讲学,并手书“鸢飞鱼跃”“天光云影”等墨宝。 道光二十六年(1846),南平县峡阳分县县丞杨应斗建。道光三十年(1850),清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彭蕴章写《屏山书院记》:“始於戊申四月十八日,成於本秋八月十二日,阅己酉而工竣。中建讲堂,刊奉朱子白鹿洞教条。复构后堂,以祀四贤。前后东西两廊门庑外,扩地数亩许,堂之背又隙地十余亩,周围缭以墙垣,更绕以旁舍,共得五十一间,遂颜其堂曰屏山。”屏山书院于1848年4月18日动工,1849年底竣工。共建造中堂、后堂、东西两廊厢房及门庑等共计51间,然后扩地10余亩,种植桃李花木,修建围墙。整个书院,屋宇俨然,错落有致,奇花异木,四时芬芳。 《屏山书院记》:“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不可缺”。屏山书院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教育。“重理学风淳俗朴,尊名贤德厚才高”,这副对联挂在峡阳屏山书院大门两侧已有170多年历史。 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县丞应康济在屏山书院创办两等小学,并担任校长,成为南平县第一个创办新学之人。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期间,南平县第二区公立第一高等小学也办在书院里。解放后,创办峡阳中心小学。1969年,峡阳中学又创办于屏山书院,校园面积和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00年,屏山书院经修缮后焕然一新,正面筑以牌坊,雄伟高踞;又建“四贤堂”,悬挂 “延平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画像;还修建水池,设置盆景,植树栽花,环境更为幽雅。 书院修复后内设历史陈列馆、成才馆、书画馆、图书室等。历史陈列馆陈列着2000年修缮屏山书院时发现的木制器物,有戒尺、祭祀时使用的盛器“豆”等;成才馆有民国至解放后1950年代的学生毕业证书,以及学子奉献社会荣获的奖状、荣誉证书等;学子书画馆收藏的是从屏山书院走出去,工作在省内外的学子的书画作品;图书馆有藏书两万余册。 2002年屏山书院被延平区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屏山书院又拓展为延平区乡村少年宫、峡阳镇图书馆。2018年,入列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屏山书院集“朱子文化遗存”、红色苏区旧址、南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少年宫于一体。依托“一会六室”,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会、陈列室、阅览室、文学创作室、书画创作室、科普活动室、成果展示室,多视角全方位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