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闽北新闻 > 正文

“武夷村潮”点燃乡村狂欢夜

2025-08-15 09:10:38  作者: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文韵武夷,“村潮”迭起。

14日傍晚,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沿线的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人流如织,宋韵田园风与绯红色晚霞交融,村落被华灯点亮——一场文化嘉年华在此启幕。

继几日前南源岭的欢腾,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福建省艺术馆、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武夷村潮·马伏”文化直达惠民消费嘉年华暨第十届南平市农村文化艺术周活动走进马伏村,接续狂欢。

17时许,山水有礼·好物市集已是人声鼎沸。

在非遗互动区,建盏匠人杨建平的摊位前,釉色如星空的茶盏引得游客驻足:“你看,匠人的指尖可以‘化土为宝’,我们买一个回家吧。”“我觉得印一张图画带回家也不错。”不远处,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围在建本雕版印刷技艺的摊位前,叽叽喳喳地说着要体验印刷的乐趣。

在新潮的后备箱摊位,藏着打破常规的惊喜。原本装载行李的空间,变身迷你创意工坊,不管是清平乐·黑金茶坊的新式茶饮,还是熹师豆腐的创意豆品,亦或熹云湾小食坊的精致美食,这些“车轮上的摊位”,让乡村市集多了份流动的新鲜感,也让年轻人的创业巧思在山水间绽放。

农户带着手工特产现场售卖,非遗文创、特色小吃与青年创业者的新潮产品相映成趣。这不仅让市民游客品味地道乡味,更打通了农产品直销渠道,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本地村民王洪梅正在摊前制作又香又糯的麻糍粿,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排队。她笑着说,“马伏村游客多起来了,这原生态的味道,大家都很喜欢。”

“家人们,欢迎来到直播间,今天我们在马伏村‘直播带旅’……”活动现场,大武夷“星辰计划”文旅主播“毛毛”正在进行直播推介,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展现乡村新业态活力,助力文旅推广与特色产品销售,引爆线上线下联动热潮。

当夜幕轻柔地笼罩村庄,主舞台的灯光渐次亮起,星光熠熠。来自专业院团、业余艺术团体中精心挑选的11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建窑窑火淬炼出的“土与火之魂”,在旗袍秀《盏韵丝华》中遇见丝绸与旗袍的“丝与韵之美”;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向丽表演的南词曲艺经典选段《罢宴》,一亮相便引得台下阵阵叫好;古典舞《梦华赋》刚柔并济,演员宽袖舒展,如铺开一册千年书卷……

舞台上展现的非遗、朱子文化、旅游推介等相关内容,个个精彩,台上台下互动频频。特别节目《我为家乡马伏代言》中,“推荐官”吴佩莹讲述马伏故事,道出了一年来马伏村焕然一新的乡村风貌,让人从言语间感受到村民们见证家乡蝶变的自豪。

14日的“雅韵启幕夜”仅仅是“武夷村潮”马伏站的开始。据悉,未来三天,“环带星光”“乐队的夏天”“周末戏相逢”还将继续点亮马伏之夜。

“打造‘武夷村潮’文化惠民品牌,是我们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创新举措。”看着一片欢腾的景象,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林瑞妃告诉记者。从南源岭到马伏,“武夷村潮”正通过“专业院团展演+非遗活态展示+乡土特产展销”的融合方式,塑造消费新场景,以文化为魂、消费为桥,为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当文化活水精准滴灌乡村,这场“武夷村潮”再次证明:在绿水青山间种下文化种子,收获的不仅是游客的笑脸和村民鼓起的腰包,还有乡村自我生长的力量。正如返乡青年裴仁春所说,“北漂沪飘不如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就活了,他们盼望着更多像“武夷村潮”这样形式多样的活动走进乡村,让优质资源在村与村、乡与乡之间流动,让村子“活”起来“旺”起来。(张莎 杨欣玥)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江滨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17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