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未断之文脉:从南剑州州学到今日延平教育
2025-08-22 17:38:46 作者: 来源:延平新闻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北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南剑知州曹修古履任伊始,便于延平西山设立州学。当时中央尚未下令普及州县设学,南剑州却敢为人先,率先立教,开创延平建学,独先天下兴州学。 从此,闽北有了明确的教育起点,士风日盛,理学崛起,地方文脉逐步扎根。这所早期的州学虽已湮没于历史烟尘,但精神却未曾消散,反而深深融入今日延平教育体系,成为这座城市最持久的文化底色与精神基因。昔日州学育士,如今教育育人,理想虽异,内核相承,岁月流转,初心不改。 作家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系统提出“文化根性”概念,强调文学必须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否则就会如浮萍无依、枝叶难茂。这一观点点燃了中国“寻根文学”的热潮,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文明传承与文化血脉的深层关系。 今年,南剑州州学迎来创办一千周年。这不仅是地方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一场关于文化根性的再认知。从宋代“独先天下”的设学壮举,到当代延平教育的多元实践,千年文脉始终未断,且愈发清晰地流淌在这片土地的教育实践中。 近年来,延平坚定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守正创新,尤其在城乡教育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加快构建起以“城乡教育共同体”为核心的新型办学格局。 据了解,截止2025年,全区9所学校纳入小片区管理,46所薄弱学校实行委托管理。一批优质校通过集团化方式辐射带动周边,致力于打破城乡、区域、校际壁垒。这一连串举措,不只是体制优化的结果,更延续了千年前“以学化民”的公共理念和社会责任。 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延平也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形成一批贴近乡土、内容活泼的地方研学课程。延平区中小学常态化开展组织学生走进古街庙宇、书院遗迹,开展“乡土乡情”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日常行走中触摸历史、理解传统,从而自然建立起对家乡文化的情感认同。 这种生活即教育、地方即课堂的方式,拓展了教育空间,有力地回应了南宋理学家杨时所倡“体认天理”的修身理念。州学教人以道的初心,在今天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回望州学,是一次沿着千年教育长河追本溯源的旅程,放眼当下,仍能清楚感受到那股文脉延续的力量。南剑州州学所奠定的,是一段地方教育的开端,标注出延平这座城市“理学名邦”“文化重镇”的独特气质。它启示我们,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传授,更深层地承担着精神培育、文明赓续和社会建设的使命。 值此州学创办千年之际,重温先贤,不单纯是为了致敬,更能够指引我们找到面向未来的方向。延平,这座因学而兴、以教为基的城市,正以其持续不断的教育探索昭示:教育并不拘泥于讲堂之上,更深藏在自然与生活,在土地与文化之根中延续生长,经久不息。(严歆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