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补训处与大湖战役
2025-08-25 11:43:21 作者: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
1941年8月,南平(今延平)城区东山头卫武仓坊的国民党军政部第十三补充兵员训练处(简称第十三补训处)营地内,一场特殊的展览正吸引着全城目光。南平“抗敌后援会”在此举办的大湖战役抗日战利品展。枪支、弹药、军盔等战利品一一陈列,观展者摩肩接踵,每一张脸上都写满扬眉吐气的神情。 彼时的南平虽处抗战后方,常遭日机轰炸,却从未有过陆地交战。这些战利品的来源,指向了驻扎于此的第十三补训处——它们是这支部队在闽侯大湖战役中浴血奋战的见证。 第十三补训处的特殊底色 第十三补训处的诞生,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紧密相连。1939年,经中共闽江工委建议组建后,工委在部队内设立了中共支部,20多名党员在此秘密开展工作,上士班长庄天和担任支部书记。 这支部队的兵源极具特色,大多是从海外归来投身抗战的爱国华侨青年,“华侨兵”的名号传遍全国。部队的掌舵人——处长李良荣少将,更是一位有血性的爱国将领。这位福建同安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历经北伐战争,曾任团长、旅长、师长等职,以治军严谨、办事公正著称,强烈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情怀让他在福建军界颇有声望。 大湖告急:日军觊觎闽北的野心 1941年5月下旬,闽侯县大湖一带的战火,源于日军对华南战局的野心。1940年夏秋后,中国西南交通线相继被切断,东南沿海小港口成为军需品输入的重要通道。为切断这一补给线,保障台湾海峡安全并准备太平洋战争,日军于1941年4月21日攻占福州。 福州沦陷后,日军矛头直指古田,进而图谋闽北。其目的明确:一是牵制福建部队、威胁浙赣线后方;二是掠夺木材。同年5月21日晚,号称“王牌皇军”的“晋町部队”兵分两路进犯闽北:一路沿古驿道追击溃退的国民党第八十师,直抵大湖;另一路1500余人乘汽艇溯闽江西进,在飞机掩护下强行登陆,向秦洋、箬洋进犯,企图在大湖会合后直取古田,进而威胁南平、上饶与永安。 大湖是福州通往闽北的咽喉,而南平扼守闽北水陆要冲,以“铜南平”的险要地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南平失守,闽北门户洞开,福建抗日后方基地将不复存在,浙赣线也岌岌可危。危急时刻,驻守永安的国民党福建省主席兼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仪却无兵可调,局势万分紧迫。 请缨出征:“华侨兵”的热血壮行 “愿率部开赴前线,狙击日军!”在南平中共组织的推动与民众抗日热情的感召下,驻守南平的李良荣主动向陈仪请缨。陈仪喜出望外,任命其为“江左纵队司令”,令其即刻出兵。 出师前,第十三补训处在南平公共体育场召开誓师大会。李良荣带领全体官兵宣誓:“……如不获胜,无颜见福建父老!无颜见先烈于地下!”誓言掷地有声,全场掌声雷动。 南平百姓的支持为将士们注入了无穷力量:工人连夜赶制20万块“光饼”(因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得名,便于行军携带);福建高级工业学校、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剑津中学的师生们主动为“光饼”穿绳、打包,还附上慰问信和刺绣手帕,为出征战士别上胸花。 在军乐队与各界人士的欢送中,全体官兵乘10余艘轮船沿闽江顺流而下,在大目埕登陆后进驻兰田乡,侦察地形与敌情后,于江洋村设立纵队司令部,静待战机。 大湖鏖战:以弱胜强的铁血荣光 1941年5月23日晨,战斗在秦洋村打响。第十三补训处与300余名登陆日军遭遇,激战陷入胶着。日军调派大队增援,以飞机、大炮轰击阵地掩护冲锋。 为诱敌至大湖歼灭,第十三补训处以第八连牵制敌人,主力撤往大湖坚守。八连官兵奋勇抗敌,全连伤亡殆尽:排长陈东方身负重伤仍指挥肉搏,直至牺牲;中共党员、班长庄天和与战士陈富民、陈水界等相继血战殉国。 当晚,两路日军在大湖会合,合力进攻第十三补训处阵地。25日拂晓,总攻发起。副团长郭志雄身先士卒,率突击队夺取寨上关后,在进攻双髻山敌哨所时不幸被重机枪击中牺牲。 “为郭副团长报仇!”悲愤的官兵们士气如虹,一举攻占双髻山哨所。李良荣趁机指挥全军向日军各阵地全面进攻,在后塘村、大湖店、大湖村展开惨烈争夺战。当地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手执杖刀、长矛助战。 尽管兵力、装备均处劣势,且多为新兵,但这支华侨部队凭着爱国热忱与同仇敌忾,前赴后继,终于在当日下午击溃日军。日军丢盔弃甲,狼狈逃回福州,大湖全部收复。 历时3天的大湖战役,第十三补训处以牺牲200多人的代价,歼灭包括联队长吉田在内的日军600余人,缴获战利品1300余件,重创“晋町部队”。此战后,日军元气大伤,龟缩于福州、长乐一带,再无力进犯南平。 胜利回响:烽火中的精神灯塔 大湖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南平,全城沸腾,各界纷纷召开庆祝大会。为鼓舞士气、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南平“抗敌后援会”在第十三补训处营房举办的战利品展,成为凝聚人心的象征。 作为日军入侵华南以来较惨重的失败,大湖战役的胜利与战利品展览,不仅守护了闽北的安全,更极大地振奋了南平乃至全省人民的抗日斗志,让“华侨兵”的铁血荣光,永远镌刻在福建抗战的史册之上。(吴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