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延平新闻网 > 新闻资讯 > 正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赴福建延平调研:探寻生态价值转化与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8-26 15:29:16   来源:延平新闻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师生团队奔赴南平市延平区,就“双碳”产业发展、生态资源转化、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以及乡村高质量发展等关键主题,展开了为期十五天的深度调研,积极为延平高质量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延平区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乡村振兴方面的探索实践备受瞩目。团队首站抵达王台镇溪后村,实地调研安槽下杉木丰产林与百合花种植产业。在这片被周恩来总理亲笔授予“绿色金库”称号的土地上,团队成员详细了解溪后村“山、水、田、林”的生态资源优势,考察有着160年树龄的“杉木王”以及丰产林的保护现状,深入学习两次全国杉木丰产林现场会积累的林业发展宝贵经验。

在王台镇溪后村,团队着重调研“科技特派员+县级农技专家+种植大户”的乡土人才帮带机制。通过与种植户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四级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如何在新品种推广、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实现精准服务。当了解到溪后村百合花种植规模已达1100亩,年产值突破亿元,带动70%以上农户增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时,团队成员对延平将“小百合”培育成“致富花”的显著成效赞叹不已。

随后,团队前往调研王台镇农林花旅小镇建设。在八角楼“王台谈判”旧址、上溪口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等红色遗址,感受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在科技特派员主题馆,系统学习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发源地走向全国的发展历程;在百合文苑、溪后国有林场等地,实地考察“生态观光+文化研学+休闲体验”三位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深刻理解延平如何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资源有机结合,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为探究生态价值量化转化机制,团队前往延平区林业局及自然资源局,详细了解碳汇资源开发现状、林业碳汇项目备案流程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团队成员参观中尺度二氧化碳通量探测激光雷达等先进设备,认真听取“空天地一体化”碳监测体系建设情况,深入了解工业碳排放物联网监测平台如何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碳计量服务,以及茶园碳汇计量监测方法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方面的创新应用。

“没想到在家乡做调研,让我对生态保护和乡村发展的关系有了全新认识!”来自延平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陈博涛兴奋地表示。作为团队学生代表,他在此次走访中深入调研延平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实践路径。在延平,这样的生动实践随处可见:溪后村依靠科技让百合花成为致富花;王台镇将红色文化与绿水青山相结合,吸引大批游客打卡;国家碳计量中心运用数字技术,为好山好水“明码标价”。这些鲜活案例,正是延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通过为期十五天的实践调研,团队成员立足专业视角,深入梳理延平在数智技术赋能国土空间治理、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深入田间地头,真正践行“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的科研精神,以青春之姿、奋斗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文图:陈博涛 刘崭硕)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