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笔谈】李侗的《静中气象》
2025-09-15 10:31:39 作者: 来源:美丽延平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天之气象,谓一切大气变化之现象,如风雨阴晴寒暑雾霾。范仲淹《岳阳楼记》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李侗的《静中气象》讲的是人的气象。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玄烨皇帝为表彰李侗对人的气象的研究成果,御书赐李侗《静中气象》匾额,成为延平历史上最高的恩赐之一。 李侗说:“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乃体认到此,达天德之效处。就喜怒哀乐未发处,存养至此,气象尽有地位也。”这段话便是讲天之气象和人之气象。天之气象众人皆知,人之气象,知者就不多了。其实人之气象不是李侗创造的。《礼记·礼运》一章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三千年前的文化人就研究了凡是人,不论黄种人、白种人或是黑人,都有这七种情绪,而不学而能,不要学习自然都会的。如婴儿出生哇哇的大哭,寻找妈妈的乳吃,这是七情中的哀和欲,不必教化而能的自然现象。“七情”包括人的所有感情,谁能添一个字吗?不能。谁能减一个字吗?不能。七情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变化,也与天气中之物理变化一样,天气变化会产生形形色色的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冰雹、泥石流、地震、龙卷风,谓之天灾。人的情绪变化,也会酿成各种各样的祸患,如斗殴、抢劫、杀人、诈骗、贪腐等等,谓之人祸。天灾与人祸,同存相伴,所以古人讲天人合一,天地人和。今人也认识到天地与人的紧密关系,将大气治污列入了国策。 李侗的《静中气象》是指人的气象,如何使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情绪不至于发生人祸。正如很多成语所说的“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怒发冲冠”“哀痛欲绝”“乐极生悲”“惊心掉胆”“爱财如命”“恶积祸盈”“欲壑难填”等等这些人的气象,对己、对人、对社会、对国家都会造成危害。 李侗认为治人就是治人的七情,美恶都在心中,心又不能测量,不见其声色,但有气象,可以预报。如何以治人之七情呢?李侗的老师罗从彦教他:“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而求所谓中者。”李侗听之,退居延平炉下乡故里,谢绝世故四十年,专志研究喜怒哀乐未发前的气象,即一个人各种不良情绪没有发生之前的表现。 李侗讲了三个例子:动静、真伪、善恶。李侗说:“惟求静于未始有动之先,而性之静可见矣。”就是说动与静,静要放在先,凡遇一件事,首先要冷静地思索、考虑、分析,以究其理,先有谋略,然后再行动。静在动之先,但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性之静可见”,这个性,即有养性的人才能想得到动的后果,这样办事才不会差错。诚然,李侗将“静”放在了首位。 “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意思说,要求真放在伪之先,使它没有发生伪的机会,自觉地存真去伪,不是靠国家去打击伪劣行为。 “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使恶没有发生的土壤。如何使人不作伪、不作恶呢?李侗的理学思想是“中”,中国谓之中,中华、中央。孙中山、蒋中正均取于“中”,“中”在心里便是“忠”。李侗的《静中气象》,它的词组结构是“静/中/气象”。根据李侗的学生朱熹说:“余蚤(早)从李延平先生学,受从《中庸》之书,求喜怒哀乐未发之旨。”确实,李侗的《静中气象》来自《中庸》一书。李侗对《中庸》的探究下了很大的工夫。李侗的老师罗从彦也说李侗“求道近正”,这正指的《中庸》之正。 《中庸》是传统的教科书,“四书”之一,本为《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孔子的孙子名伋编辑的孔子语录。一千五百年后,宋代河南人程颢、程颐,将治人治家治国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合为一本,传杨时、罗从彦、李侗,最后传朱熹集注,成为明清的科举教材。 《中庸》,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庸、平常、常态。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即平衡,船若不平衡,即翻船。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沉船,便是失衡造成了灾难。 李侗说:“静中看喜怒哀乐中未发前气象,而求所谓中者。”《中庸》载:“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节指什么?中节即音乐音阶第三音,此音在主音与属音之中,中和之音,乐书谓情动于中。古人的结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人的气象也是求中和。很多贪官判刑后才忏悔,才回头看未发前的气象,才反省已过,“欲壑难填”“纵欲成灾”了。未发即人之七情的气象预报,欲不可纵,怒多横语,喜多狂言,天灾与人灾都是没有把握一个“中”字。 李侗说:“道理须日中体会,夜里却去静处地思量,方始有得。”意思是要人们白天的所作所为,晚上清静的时候反省自己的行动,也就是“吾日三省”。历史名言告诉我们“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在古代社会有可能这样做,当今当世的人们生活紧张,节奏快速,没有静的时间,即便有静夜,也很少有人“日勤三省,夜惕四知”,静坐常思已过。 《中庸》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李侗解释说,君子之所以为中庸,因君子有德,又能随时处于中;小人所以反中庸,是小人之心,又无所忌惮,肆欲忘行。清官是君子,贪官是小人。乐不可极,乐极生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欲”有边界,无过不及,未发为中、为清,已发为贪、为污。清官和贪官在理学上讲它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把握静中气象。冷则静,静则定,定则能思,思则一定有得,免于犯错误。 李侗的《静中气象》是闽学的核心,是治人的道理和方法。它的思想根植深厚,含义博大精深。它出于近一千年前,迄今仍有其历久弥新的感觉。“延平四贤”均有中庸的著作,杨时有《学庸语孟解》,罗从彦有《中庸说》,李侗有《延平答问》,朱熹有《中庸辑略》《大学中庸章句》,可称经典也。(刘光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