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文旅 > 正文

【延平笔谈】功勋彪炳延平王

2025-10-14 11:26:02  作者:   来源:美丽延平   责任编辑:肖练冰

郑成功,世人又称“国姓爷”,他驱荷复台实现了祖国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台湾的开发和发展。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郑成功在历史上最大功绩是收复台湾,被誉为“开台圣王”,但是,郑成功一生中最高的正式封号却是“延平王”,因为延平是郑成功军政生涯和抗清事业的起点。

清顺治元年(1644),在明将吴三桂引领下,清军入关并迅速击败李自成,清廷定都北京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1645年,清军铁骑下江南,南明唐王朱聿键流亡福建,取道仙霞岭、浦城、建安等地,在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权,郑成功之父郑芝龙被起用为“开国勋臣”。 

郑成功本来是个书生,少年时在南京国子监深造,还拜了大名鼎鼎的钱谦益为老师。清军南下后,郑成功从南京回福建,1645年8月,郑芝龙带郑成功进谒隆武皇帝。一开始隆武帝应该只是想拉拢郑芝龙才召见郑成功,但当君臣奏对后,隆武帝发现郑成功十分有才华,甚至想要与其联姻,他对郑成功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为了体现对郑成功的欣赏和恩遇,隆武帝改其名“森”为“成功”,并赐姓朱,郑森变成了朱成功,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也叫郑成功为“国姓爷”的原因。

也就是从这次面君之后,郑成功成为隆武帝的臣子,开始追随隆武帝保明抗清。1645年12月郑成功随隆武帝出征,从福州沿闽江逆流而上抵延平、达建瓯。2月,郑成功随驾移驻延平。此后半年,延平成为隆武政权的政治、 军事中心。由此,初出茅庐的少年郑成功开始了他戎马报国的光彩华章。

1646年初,清军自江西向福建方向进攻,郑成功临危受命,辗转闽赣交界的杉关、铁牛关和分水关等地,担任防卫重任。1646年3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皇帝进谏,提出“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的条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延平条陈”,他是郑成功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此后,郑成功以毕生的精力践行了这战略构想。隆武帝十分高兴,封郑成功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于是郑成功便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 水师训练基地。

在延平八个多月的时间里,郑成功非常注重健全军队的组织和编制,将军队分设为陆军和水师各镇,进一步发挥福建山海相依的地理优势,实现其“航船合攻”的战略宏图;而在训练军队时,则非常注重将领的选拔和带兵打仗的策略,做到“拣将进取”,为抗清斗争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他采取“以丁养民,以民养丁”的办法,就近招募兵勇,在大洲岛建立水师训练基地,积极操练水师。每日江面都有五六十艘战船穿梭训练,规模十分宏大。至今,大洲岛还保留有水师炮台的遗迹。据说,建瓯挑幡之“幡”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军旗。

在此期间,总统御营军务的郑成功深得隆武帝倚重,负有相当重要的抗清使命:先是带领前锋部队,准备向赣东北地区发展;后来,又负有“巡关”“招致郑彩逃兵”“节制新抚的万余名山寇头目”等重要任务。大洲岛、三千八百坎、 安丰银台山、宝珠村、筠竹村等都留下了他尽忠尽责的忙碌足迹。

后来郑成功离开延平后,在厦门、金门等地抗清都是高举“招讨大将军”的封号,如1647年,郑成功在小金门(今金门烈屿),就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之名誓师反清,并最终取得了驱荷复台的伟大胜利。

所以延平是郑成功军政生涯起点,郑成功在延平得到了锻炼,思想上也逐渐成熟,时间虽只有八个月,但对郑成功意义非凡:在延平郑成功投身抗清,开启一生抗清事业;在延平提出“延平条陈”,是郑成功一生都在践行的战略;在延平郑成功第一次被封爵拜将,“忠孝伯”“招讨大将军”都是郑成功常常使用的封号。

郑成功是追随隆武帝的,为何是被永历皇帝封为延平王呢?原来隆武帝虽然胸有大志,郑成功也矢志抗清,但无奈清军势大,许多将臣都有二心,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是个妥妥的投降派。这边隆武帝和郑成功还在为抵抗清军殚精竭力,那边真正掌握大权的郑芝龙却向清军献地图并撤除了守关部队。1646年8月,清军从仙霞关入闽,隆武帝朱聿键逃出延平,准备逃向江西,途中被清军追杀于汀州(今福建长汀)。隆武帝死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西部肇庆即位,即永历皇帝。随后,郑成功在广东南澳誓师起义,奉南明永历政权为正朔。清顺治十年,永历七年(1653),永历朝廷与郑成功联系,希望从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再沿长江北伐。为了取得郑成功支持,永历帝决定敕封郑成功为藩王,那用什么封号呢,“福王”“闽王”等因各种原因都不合适,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封郑成功为“延平王”,主要原因就在于郑成功在延平投身抗清大业,对其具有极大意义;延平是军事重镇,地位也较为重要;另外“延平”又有“延续明朝太平盛世”之意。但第一次郑成功委婉拒绝了封号。当然这也是古代做臣子接受封赏时的套路,一般都要推辞一两次、 两三次才行,否则岂不是显得很迫切、很想要。果然,当1658年永历帝再次册封时,郑成功不再推辞,正式受封为延平王。

2021年以来,延平区委、区政府精心策划组织,围绕融入和服务“福州都市圈”“大武夷文化旅游圈”,推出“闽江游”系列活动,激活闽江文旅经济,结合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纪念活动,2024年在创世纪步行街打造文化气息、 烟火气息和商业气息并存的郑成功文化街。

郑成功文化街全长约200米,设计灵感来自郑成功战船,郑成功文化展示区由功勋墙和船体部分组成。功勋墙主要介绍郑成功与延平的关系;船体部分分为延平印记、精神传承、两岸融合三个主题板块,青年郑成功铜像伫立船头,后面设有雕塑群、儿童感应区、舵楼、郑成功收复台湾路线地图,成功赋、战胜鼓等区域。

如今,郑成功文化街改造完成,对公众开放。内涵丰富、装扮一新的主题街区,成为延平区爱国主义研学点和市民打卡点,郑成功文化“触手可及” 。

来源:《闽江之珠·门户城市——延平》 图片来自资料库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江滨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17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