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福建新闻 > 正文

创·融·引——第三届博创赛首日观察

2025-10-27 15:13:09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东南网10月27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赵文娟 何金)

10月26日,晋江国际会展中心,智慧激荡、思想碰撞。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这里举行。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全国性赛事,决赛现场吸引了海内外1721个前沿项目和2950名博士、博士后齐聚,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在“博士后工作成果展”主舞台的两侧,一边是成果路演区,一边是项目签约区。一个个承载着产业突破希望的创新项目,在这里萌芽。展馆内外,“科学家”汇聚,科创之光绽放。

科创之光闪耀

步入高校云集的展厅,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数百个领域的各类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本次大赛成果展中,多个项目凭借核心技术突破,填补国内行业空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国内量子通信研发的头部高校之一,来自中科大的专家们带着量子通信的前沿技术和项目前来参赛、参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合肥么正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贺冉与团队带来“离子阱量子计算机”技术。该技术应用于科研市场,通过与国企央企合作开发专用算法,服务于电力调度、材料开发等领域。

“离子阱量子计算机”技术团队核心成员陶思景博士后同样来自中科大,负责研发管理与产学研合作对接,两人带领团队累计斩获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多篇SCI学术论文,为项目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么正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胡雅琴告诉记者,企业十分看好与福建制造企业的合作前景,尤其期待在材料合成和催化剂领域实现落地合作。

来自重庆西南大学的游静、张宜博士后夫妇带来的“水稻‘增源扩库’生物育种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聚焦“现代农业与食品”赛道,致力于优化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养分储存能力,为粮食产量质量提升提供源头解决方案。

重庆代表队总领队、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专技处处长吴云和介绍,重庆此次共有58个项目入围总决赛,107名博士后参赛,充分展现当地博士后人才的创新活力。

科技“嫁接”企业

本次博创赛,科技与企业的无缝“嫁接”备受关注。

“传统纸尿裤大量使用不可降解的PP和PET无纺布,对环境影响较大,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款既环保又舒适的全生物降解无纺布。”泉州美佳爽(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出云亭说,带着这份迫切的转型需求,美佳爽在本届博创赛揭榜领题赛道上发布了“速渗干爽生物降解无纺布材料研发与应用”的技术需求。

福州大学博士许平凡团队长期深耕生物降解材料领域的研究,拥有一定的实验室成果,期待将多年研究成果落地转化。看到企业张榜,团队马上“应声揭榜”。针对企业的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案“全生物降解无纺布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

“我们和企业今年5月才联系,这个月已经签订技术开发合同,非常高效。比赛是否拿奖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比赛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明确技术改进方向。”许平凡说。

安踏的玄武岩纤维鞋材技术瓶颈突破、盼盼食品的天然防腐剂关键技术、柒牌的人形服装质量检测机器人……企业家“点单”、科学家“接单”,共同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这样协同创新的场景,正是本届大赛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福建持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而博士后群体正是破解转型难题的关键力量。从本届大赛设置的七大赛道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新材料与石油化工、现代农业与食品等重点领域,恰好精准对接福建的产业升级方向。

依托本届大赛“揭榜领题”机制,福建企业发布167项关键技术需求,计划总投入超11亿元,125项成功揭榜。本届大赛中70%的发榜企业表示“揭榜方案比内部研发进度快1~2年”,部分项目甚至实现“当年对接,次年量产”。科研成果以最快速度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实体经济注入创新活力,推动福建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跨越。

东道主诚意满满

作为本次大赛的东道主,赛场内外,福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产业禀赋、开放的发展姿态和优质的人才服务,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人才的目光。

“这几年国内正大力推进半导体自主化,需要更多上游设备配套,这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方向。这次参赛,我抱着学习的心态来了解国内半导体的新应用场景,进而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来自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组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赛道的参赛选手黄清敏说。

祖籍莆田的黄清敏在日本定居16年,经营半导体自动化企业。此次参赛深切感受到家乡福建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坚定支持。“政府和企业都很热情。我们也怀着乐观的心态,目前正和有关部门以及企业接洽。”

以赛促创、以赛促融、以赛促引,东道主福建拿出满满诚意。本届大赛,福建省将入围总决赛的项目纳入省级科技计划优先支持范围,对落地转化的团队给予场地、税收、融资等配套优惠;部分地市设立“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对获奖项目提供早期投资。

为吸引优秀博士后人才来闽留闽发展,福建省为获奖团队送上人才激励“大礼包”,对国赛金、银、铜奖的获得者给予1∶1省级配套奖励。金奖得主符合条件可纳入“百人计划”“雏鹰计划”,获200万元支持,进站博士后可直接认定省级优秀博士后,可享受最高40万元补助及高层次人才待遇。泉州同步发力,落地国赛金、银、铜及优胜奖项目,属地分别补助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叠加市级科研资助与人才服务。全省各地也为获奖博士后提供配套奖金、人才认定、租金减免等支持及住房、子女教育等全方位保障。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江滨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17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