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延平新闻 > 正文

走进延平 找寻“龙”的文化印记、感受“龙”乡“龙”舞独特魅力

2024-02-26 09:49:56  作者:   来源:综合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龙在中华是神话传说中的奇珍异兽,象征着祥瑞。当我们穿越在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亦或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会发现“龙”的文化印记,无处不在。而这印记背后,是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自信。让我们走进延平,找寻“龙”的足迹,感受“龙”的文化印记、“龙”乡“龙”舞魅力。

南平市标“双剑化龙” (林水鑫 摄)

华灯初上,延平湖中央,“双剑化龙”市标宛如宝剑出鞘,双龙嬉戏,气象万千,成为近期延平市民拍照打卡的热门景点之一,也是闽北带“龙”的文化印记之一。

“‘双剑化龙’象征着、鼓舞着全市人民矫健腾飞、勇毅前行。”南平市建筑设计院老院长、市标投标设计单位之一负责人陈圣眷回忆道。

市标平台呈八边形梭形平面,平台面积为741平方米。两把高达30米的“剑体”成顶点相交的斜双棱锥体,锥体底面成菱形。“剑体”两侧匀称地偎着10米高的“龙体”,都是斜三棱锥体。一个“龙体”表面有两面,都是花岗岩饰面;一面为高浮雕“巨龙”,另一面为线雕典故。关于“双剑化龙”传说的记载主要见于《八闽通志》《福建通志》《延平府志》《南平县志》等地方志书。《晋书·张华传》是地方志每每提到的“双剑化龙”传说所能追溯到最早出处。据载,晋惠帝时朝官张华,有一天晚上看到南斗、牵牛二星之间有紫气,连观数夕,异气不衰,甚感奥秘,遂请精通天文的雷焕来朝探个究竟。雷焕看罢天象,意味深长地说:此乃是江西丰城一对宝剑升天之故。张华闻之大喜,即派雷焕去丰城当县令。果然不负所望,掘到了两把名为“干将”“莫邪”的雄雌宝剑。“干将”送给张华,“莫邪”雷焕自佩,不久,张华受害,宝剑穿屋飞去,不知所踪。而后雷焕病逝,宝剑传给儿子雷华。雷华奉诏赴晋安郡任职,身佩宝剑沿建溪顺流而下,舟过惊涛骇浪的黯淡滩,驶进延平津,顿觉霞光轻照、万斛明珠、千峰竞秀、涉目成赏。雷华正为闽山碧水所陶醉,忽然宝剑跃出剑鞘,坠入水中。瞬间江面雾气弥漫,波浪翻腾,只见雄雌两条龙嬉戏相偎。

除此之外,延平的地方志中还保存了大量以“双剑化龙”为题材的咏颂诗篇。据考,最早的是唐朝诗人欧阳詹《过延平津》:“想象精灵欲见难,通津一去水茫茫。空余昔日凌霜色,长与澄潭生昼寒。”和胡曾的《龙津》:“延平津路水溶溶,峭壁危岑一万重。昨夜七星潭底见,分明神剑化为龙。”此外,还有《泊舟剑津》《拟蔡君漠题延平阁》《古剑篇》等古诗提及“双剑化龙”。

延平区巨口乡九龙村

九龙村位于延平区巨口乡,当地拥有大面积闽北传统建筑土厝群,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全村土厝依山而建,以方形楼为主,外围夯土筑墙。九龙村保存完好的古厝有一百多座,土厝群建筑面积约占全村现有房屋面积90%。如今,穿行在九龙村的一座座土厝之间,还能发现不少充满艺术气息的作品,传统村落与现代艺术的“遇见”,碰撞出了新生的力量。

龙泉三井

九龙村中,有三口老井,被称为“龙泉三井”。相传,当年迁徙到九龙村诸姓中有一支为闽王后人,他们依坡度平行而建三口井,每口井呈长方形,口口用途分明,第一口井专供人们饮用水,人们从井中取水,挑水家用和生活用水,任何衣物、蔬菜不得放入井中;第二口井专供人们洗涤衣物、洗菜用;第三口井则专供清洗生活用具、农具等。

九龙书院

书院由古厝改造提升而来,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书院内设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油画展厅及老人活动中心等。改造升级后的九龙书院还依托毗邻学校、村委的区位优势,组织开展朱子家训诵读、中华名人家风家训展、读书猜谜等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是集文体教育、课外研学、文化志愿等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延平区王台黄氏宗祠组织的黄龙龙灯队,始成立于清同治年间,有160多年的历史,流传至今已至第六代。由于所辖王台村,又称王台黄龙龙灯队。在延平区王台镇,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起至十五都要举办隆重的“龙串农家”民俗活动。旧时,王台有上、中、下三坊,每坊都有舞龙队的民间组织,组织舞龙的训练和活动。舞龙活动最盛时期,王台龙灯发展到了十余条同时出迎,尤以红、黄、青、绿、紫五条龙灯为最,其仪式十分庄重,气氛十分热烈,连七八岁的孩童也以稻草、芭蕉扎成龙,称“稻草龙”“香线龙”,模仿大人舞龙嬉戏,故有“王台龙灯小孩稻草牵”之赞语。1998年,王台仅有黄氏宗祠的黄龙龙灯恢复活动,继承龙灯出迎等一整套吉祥礼仪,并在舞龙技艺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还组建了女子舞龙队和儿童舞龙队。2012年,王台镇黄龙灯舞被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滨江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