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巴掌宝宝”闯过重重生死关
2025-07-07 10:20:01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东南网7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黄茂新 陈建飞) 仅在妈妈腹中待了27周,刚出生时只有850克重……日前,超早产儿南南(化名)历经130多天的多学科联合救治,闯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循环系统感染等重重生死关,终于出院,上演了一场生命守护奇迹。 时间回到2月11日15时27分,南南来到这个世界,其胎龄仅有27周,体重也只有850克,是个十足的“巴掌宝宝”,南南也开始了异常艰难的生命闯关之旅。 “呼吸微弱,连哭的力气都没有!”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主任周建福回忆,由于极不成熟的肺发育,南南在出生时便出现了窒息,之后又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胸部X光检查显示为典型的“白肺”表现,这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严重的影像学表现,血气分析显示严重低氧血症,超声心动图还发现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了氧合障碍。 面对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周建福团队立即启动一系列高级生命支持措施。此后,医疗团队又给予连接高频振荡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南南呼吸状况有所改善。不过,由于合并感染,最终发展为重度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需要长期低流量氧疗。 除了呼吸系统挑战,南南还面临严重的循环系统问题。由于存在严重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肺动脉高压,南南在低流量氧疗下仍呼吸急促,离氧、喂养或哭闹后迅速出现血氧下降。感染则是另一大威胁,因为免疫功能差,除了呼吸系统感染外,南南还经历了血行感染、肺部感染等症状。为此,医护人员采取了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手卫生规范、限制性抗生素使用策略等严格的感染防控措施。 南南的闯关历程,也是一场营养支持的持久战。肠道喂养从出生后第二天开始尝试,但南南反复出现胃内潴留、腹胀和大便隐血阳性等喂养不耐受表现。为预防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医疗团队不断调整喂养策略,采用持续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等,最终在南南出生后第六周实现全肠道喂养。 前段时间,南南出现频繁呕吐、喂养困难等症状,经医院超声科专家细致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由于其肺发育不良,肺功能差,手术耐受性差,麻醉风险极高,手术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生命。 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迅速组织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小儿外科、超声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术中,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医生持续关注呼吸机参数变化,全力稳定患儿生命体征,为手术创造条件;超声科医生精准定位病变部位;麻醉科医生采用精细化给药方案,确保术中循环稳定;小儿外科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成功完成幽门环肌切除术。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吴志清说,超早产儿同时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幽门肥厚的病例较为罕见。此次手术突破了传统体重限制,在肺发育不良、肺功能极差的情况下完成手术,为患儿的生长发育扫清了障碍。术后,南南恢复良好,很快便可正常喂养。眼下,4个多月大的他已经长到10斤多,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名早产儿出生,每10名新生儿出生中就有1名是早产儿。“救治早产儿是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使命,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周建福表示,南南的成功救治,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协作救治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综合实力,也为类似高危病例的诊疗积累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