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延平新闻 > 正文

播撒文化种子,激发乡村活力 延平区启动文化特派员工作

2025-08-14 09:31:01  作者:   来源:美丽延平   责任编辑:肖练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打造新的文化创新品牌,大力推动文明乡风建设。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部署,近日,延平区举行文化特派员选派启动仪式,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总工会主席范贤才出席,并为首批6名文化特派员颁发聘书。他们将分赴辖区6个村,为基层文化繁荣增添新动能。

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的灵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旨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征程上,延平区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汇聚市、区资源合力,创新打造“闽北讲习班”、“道德讲堂”、“光明书吧”、百合书屋、绘本故事分享等文化品牌,持续深化“书香延平”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立足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的优势,延平区有序推行文化特派员工作,这既是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更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文化经济融合、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为推动机制由点及面纵深延展,延平区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的优秀经验做法,出台《延平区文化特派员工作方案》,创新实施“选派一个人、带动一个团队、助力一个村镇”工作模式, 聚焦以文赋能,推动文化特派员与科技特派员、驻村干部等多元力量优势互补,并引导其深度融入当地文化队伍形成联动合力,协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与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

激活“特”长,精“派”赋能,激发乡村活力。《方案》指出,文化特派员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深挖和盘活乡村文化阵地,围绕“山水城”影视基地、大武夷闽江“水上环带”、郑成功文化“三张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文旅产业发展的“助力者”、乡村文化建设的“实干者”,以文兴业,推动乡村业态升级,拓展多元收益,形成“文化富民”长效机制;服务期间,实行“一对一”驻村开展服务,周期两年,每月至少赴基层指导服务一次,原则上每月驻点服务不少于5天,每年不少于60天。首批文化特派员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通过自愿报名、组织推荐的方式;结合全区各行政村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帮扶的所急、所需、所盼,重点梳理出有一定文化积淀、工作条件以及需求迫切的村镇;并会同有关部门遴选出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有文化专业特长、具有乡村工作情怀的文化人才,形成了首批文化特派员结对名单。

会上,首批六名文化特派员分别分享了他们的基层工作经验与对延平文化实践的思考。

“延平坐拥‘山、水、城’交融的生态人文禀赋,更有完整工业遗迹——这些镌刻时代印记的厚重载体,既是历史的精神地标,更是影视创作的灵感宝库。我从事旅游行业工作二十多年,此次以文化特派员身份将与各部门通力合作,结合‘山水城’影视基地,打造可复制的影视文旅融合范式,全面提升延平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力与品牌竞争力。”

“作为长期关注并研究延平文化的工作者,我对郑成功文化有一定研究——从战胜鼓、成功宴、成功糕等民俗载体,到文化街区、纪录片、主题墙等现代化表达,郑成功文化已在延平串珠成链、薪火相传。此次以文化特派员身份投身实践,我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郑成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让这张延平文化金名片绽放时代光华。”

“立足延平区牵头构建的大武夷闽江‘水上环带’旅游联盟战略布局,我将深度融入驻点乡镇,紧扣‘闽江航运+文旅品牌’打造主线,充分发挥高校专业资源与个人研究优势。通过系统嫁接校地合作平台,聚焦在地文化资源活化与消费业态创新,助力培育具有辨识度的区域文旅融合新标杆,为大武夷闽江‘水上环带’发展注入实践动能。”

……

会后,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分组带领首批文化特派员,奔赴巨口乡、樟湖镇、夏道镇、峡阳镇、大横镇、茫荡镇开展文化赋能工作。

乡村振兴既需塑形,更重铸魂。当这批文化特派员走进阡陌田野,沉寂的乡土正被春风唤醒——村落的文化根脉悄然萌发新芽,乡村振兴的精神图景将渐次铺展。(图/文 李海玥 郑美玲)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江滨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17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