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子走进延平 共探文化话交融
2025-08-22 15:57:41 作者: 来源:美丽延平 责任编辑:肖练冰
|
8月19日,由台盟中央主办、台盟福建省委会承办的以“踏寻八闽抗战足迹”为主题的“两岸大中学生乡土文化研习营”来到延平。此次延平行以郑成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为主,让两岸学子在闽江之畔共同书写“闽台一家亲”的故事。 该活动自2008年起持续举办至今,已成为台湾青少年认识福建、了解祖国大陆的重要窗口,更成为两岸青少年深化交流、互学互鉴、凝聚共识的关键桥梁。 郑成功文化街是此次延平行的第一站。这条200米长的街道藏着巧思——以郑成功战船为设计灵感,功勋墙与船体展示区串联起沉甸甸的历史。“这里是‘延平王’郑成功的封号地、军政生涯的起点地,更是‘延平条陈’战略思想与驱荷复台思想的诞生地。”讲解员的声音刚落,来自台湾彰化县的汤艳云便感慨道:“在彰化,我们有‘国姓爷’庙,村里的主干道就叫‘延平路’,和这里同名呢,来这里感觉特别亲切。”她笑着晃了晃手里刚买的糕点,“大陆美食真不少,下次一定带家人朋友再来延平走走。” 研学活动主会场,延平非遗展吸引众人目光。茶洋窑宋代起便是海上丝路重要瓷源,宋朝大文豪苏轼命名的“凤咮砚”因形似凤舌、发墨极佳受文人追捧,漆枕则以木材、藤条、牛皮、生漆等为原材料,经繁复工序制成,兼具美观与安神功效。这些承载着延平世代传承技艺与智慧的非遗瑰宝,让两岸青年不时驻足交流。 研学课程同样让人印象深刻。起源于民族英雄郑成功军中一种战鼓列队操练的省级非遗“战胜鼓”表演率先登场,鼓手们身着传统服饰,随着指挥手势敲响激昂鼓点,铿锵节奏中仿佛能窥见当年将士奋勇杀敌的壮志。刚体验过鼓乐的台湾学生林榆袀仍难掩兴奋:“今天看了非遗,觉得很新奇。刚才还和同学上台打了非遗‘战胜鼓’,这真是一次很新奇的体验。” 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会长陈崇荣带来以“郑成功与延平”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郑成功与延平的深厚渊源,深入挖掘了闽台共享的历史文化基因。最后,延平区文化馆带来歌舞《只为遇见你》,用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舞姿,传递着延平的热情与魅力。 夜幕降临,台湾岛内师生与祖国大陆学生共同登上从小水门码头启航的游船,夜游闽江源头。独特的三江汇流地貌让延平的夜景别具风情,六岸灯火倒映江面,千年文化沉淀于碧波。游船缓缓前行,大家凭栏远眺,不时低声交流。来自台湾的学生陈湘宁望着眼前美景轻声感叹:“闽江夜晚很静,灯光很美。这次研习让我看到了延平的美,也感受到了这里厚重的文化底蕴。”江风拂面,带着闽江水的清新,两岸同胞的心在这一刻贴得更近,“闽台一家亲”的情愫在夜色中悄然升华。 此次延平行,让岛内师生与祖国大陆学生在共同探寻中,对延平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两岸同源的“成功文化”为锚点,拉近彼此的心。这样的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更为两岸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图/文 陈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