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舞千年 遗韵回响——延平区樟湖镇蛇文化节见闻
2025-09-03 16:29:05 作者: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
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清晨,山色尚沉,薄雾未散。延平区樟湖镇的路边已停满了轿车,镇里鼓声震荡,循声望去,硝烟缭绕处,便是游行队伍所在。长短鞭炮此起彼伏,炸碎的包装纸将古镇的街道铺成红色。队伍浩浩荡荡,旌旗在前开道,连公像由“轿夫”护送,居于队伍中心,“兵士”押送戴枷锁的“囚犯”尾随,整个队伍如同一条巨蛇蜿蜒在街巷之间。手捧长蛇的当地少年,颈项盘蛇的外地游客,虔诚敬香的老人,并肩接踵,走在队伍中。脚步与鼓点同频,惊呼和祈祷共振,构成了这座小镇一年中最奇特也最热烈的景象。 村民吹起唢呐,迎候蛇神神像进入蛇王庙。 热闹的巡游是今时所见,而崇蛇习俗,则是伏脉千年的历史传承。蛇为“长虫”,福建之“闽”,便含有“虫”。因闽北多山多林,闽越先民与蛇常相遇于山谷林涧。先民既惧其毒牙,又敬其灵性。于是,敬畏逐渐转化为崇拜,蛇从山间的生灵,成为庇佑的神明。 游客与蛇互动。 在樟湖,这种信仰从明清时期已经凝固为今日所见的仪式,樟湖崇蛇习俗也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闽越崇蛇文化的活化石”。历史此刻化为眼前的画面,蛇蟒盘颈、人群簇拥,古老的仪式与今日的生活融合为一。 举着相机,挤在人群里,仿佛被推着走。硝烟的气息混合着汗水的味道,阳光的热浪和鞭炮爆炸的声浪一波又一波地袭来,环顾四周,却少有人显得倦怠,仍然追着队伍游行。沿途的商家盛好凉茶,随时递给巡游者。每家每户门前也盛放着一盆清水,方便游行队伍为蛇降温;队伍每向前一步,街巷的住户便点燃鞭炮,欢迎蛇神连公;白发老人或挪出轮椅,或拄着拐杖坐在门口,手举线香,眼神里满是虔敬;对着神像虔敬拜过以后,与队伍里抬神像的“轿夫”交换线香,将线香请回家里插上,以求蛇神祝福。青年们则一手湿毛巾,另一只手握着盘绕的蛇,遇有游客录像,便将蛇头伸出,常常惹得孩童惊呼与笑声同时溢出。而那些在这半日见惯了“大场面”的游客,则会立即翻转手机,伸手轻触屏幕,留下与蛇的合影。 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在同一日汇聚到了樟湖。小镇街巷成了喧声鼎沸的舞台,其中,蛇文化始终是合唱里最强劲的主旋律。马来西亚肖蛇总会会长颜进明告诉笔者:“在马来西亚,当地属蛇的人会特别崇拜蛇,把它视为吉祥。但像樟湖这样,全村上下齐心,庙会巡游的盛况,我们那边没有。”他说完,来自马来西亚的另一位大马华人也补充:“今天来拜蛇皇,感觉像是回娘家一样!”此次与他们同行共三十余人,生肖全属蛇。 在巡游的另一头,樟湖本地人陈小姐带着一家六口从三明开车赶来。她笑容满面地告诉我们:“我们开车几个小时过来,就是想让孩子看看家乡独特的文化。等他们长大了,也能说起自己曾在樟湖看过蛇王巡游。”(张俣辰 李韧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