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延平新闻 > 正文

百合香飘致富路

2025-09-25 10:41:31  作者:   来源:团区委 ​   责任编辑:肖练冰

自2021年换届以来,延平区委高度重视青年和人才工作,正是这份对青年力量的珍视与培育,使得许多青年人选择回到家乡,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他们不仅是新时代的“新农人”,更是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延平百合,这一规模领先且以种业创新破局的特色产业背后,正是这群年轻人用青春与智慧书写的美好故事。

黄宗超:“双带”青年显担当

清晨的元圩村,薄雾还未散尽,黄宗超已经穿梭在自家的百合大棚里。他俯下身,轻轻拨开一片百合叶,仔细查看叶片背面的生长情况——作为元圩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规模化种植百合的“青年创客”,他一天的忙碌总是从这片35亩的百合田开始。

“村支书不能光喊口号,要干给大家看。”黄宗超说。在产业发展的赛道上,这个年轻人更是敢闯敢试。黄宗超率先承包土地试种延平百合,从选种到搭建大棚,从控温控湿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百合娇贵,得像照顾孩子一样上心。”他引进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记录下每天的温度、湿度和施肥量,慢慢摸索出适合本地土壤的种植诀窍。如今,他种出的百合花苞饱满、色泽洁白,每到采收季,收购商的货车就排到了村口,年产值稳稳达到140万元。

村民们看着黄宗超的百合田丰收,心里也动了心。他索性在田间地头开起“实训课”,手把手教大家怎么侍弄百合。

“村支书不仅自己干得好,还带着我们一起富。”元圩村村民说。

一位村民捧着刚采收的百合,笑得合不拢嘴。这位年轻的村支书用实干与担当,让延平百合成为元圩村乡村振兴路上的“致富花”,也让自己成为了乡亲们心中最可靠的“青年领路人”。

陈远佳:百合田里的“传帮带”能手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合田的大棚,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90后的青年陈远佳正和几位村民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一支刚剪下来的百合,讲解着分级包装的技巧。

“你们看,这花苞饱满、茎秆粗壮的是一级品,能卖个好价钱;稍微小一点的,可以扎成花束做促销……”陈远佳说。

他从最初的几亩地扩展到如今的26亩,年均能产出20万支优质百合,年产值稳定在100万元左右。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陈远佳说。

初种百合时,他因经验不足损失幼苗,危急时刻,科技特派员主动上门,不仅帮忙精准检测土壤肥力、制定科学改良方案,还手把手教他根据百合生长周期调整温控参数,甚至凭借资源优势协调来抗病性更强的优质种球。正是这一系列 “雪中送炭” 的帮扶,帮他补齐了 “缺乏经验” 的短板,让濒临停滞的百合大棚重新焕发生机。

如今,他的百合事业稳步发展,自己也成了村里的 “技术顾问”。看到村民想种百合却同样面临 “没经验、怕失败” 的困境,他干脆敞开自家大棚当 “试验田”,免费分享种植经验;每当有人遇到技术难题,他更是随叫随到,把科技特派员的帮扶情谊,化作了带动乡邻共富的暖流。

“看着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比我自己多赚多少钱都高兴。”陈远佳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百合田,眼里满是笑意。风中飘来百合的清香,那是延平土地的馈赠,也是这群追梦者用勤劳与互助酿造的幸福味道。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在延平区,像黄宗超、陈远佳这样的青年人才正越来越多。他们扎根乡村、深耕产业,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振兴之花。

晨曦中,百合静开,农户笑语;夕阳下,村巷整洁,炊烟袅袅。从黄宗超的带头引领,到陈远佳的传帮带,延平乡村振兴图景正因这样一群“眼底有光、心底有火”的年轻人而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温暖。百合花开之处,不仅是致富的产业,更是希望的田野、乡愁的归宿——那里有青春的理想,也有土地的回响。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江滨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17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