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闻网 > 延平新闻 > 正文

陈乃端——延平走出的沪上企业家与他的回归经济

2025-10-16 10:03:20  作者:   来源:美丽延平   责任编辑:肖练冰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下,如何真正激活乡土资源、吸引人才回流?从上海滩年营业额超6亿元的企业家,到延平竹产业升级的带头人,他用一场“返乡创业”实践,诠释了延平营商环境的质变和新时代乡贤的情怀与担当。为何选择回到起点重新出发?今天小编带你走进延平区上海商会会长、上海实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乃端与家乡延平双向奔赴的故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延平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发起的“回家乡来 助乡村兴”号召,坚持打好“乡情牌”,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提供精准优质服务,通过“一把手”招商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优质要素加速返乡汇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积蓄强劲动能。

从“走出去”到“请回来”

金秋时节,延平区绿色产业园区内,专注竹笋深加工及全产业链开发的竹哈哈项目一期厂房正在加紧室内装修,这是陈乃端返乡创业的第一块版图。“这次回乡投资,我亲身感受到延平‘一把手’招商的力度。”陈乃端感慨道,“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土地、环评等关键环节,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5个月,刷新了这里竹产业审批速度纪录!”

“党委、政府提供‘保姆式’保障,我们企业就能专心搞生产、拓市场。”延平绿色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从党政到乡贤联络站多方的贴心服务……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让陈乃端信心倍增,更加坚定地带着项目回来。“在上海创业时,凡事亲力亲为;如今回乡,得到了各个方面的热情帮助。延平用行动证明家乡需要我们建设,家乡也能成就我们!”

从乡村少年到商界精英

“我是吃着延平竹笋长大的山里娃,童年的乡村生活教会了我‘泥土里的坚韧’,军营五年则锤炼了我的执行力。”陈乃端回忆道。1981年出生于西芹镇的他,童年由爷爷带大,在竹林中学会了吃苦耐劳。1999年,他参军入伍,五年的军旅生涯锤炼出果敢坚毅的性格。

“出租屋那段日子是我最珍贵的教材,它让我明白产业链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2005年,怀揣30万创业资金,陈乃端与两位朋友闯荡上海。起步时住5平米出租屋,跑工地、拉客户,连散装钢材都自己扛。

上海实丰实业有限公司内印有陈乃端的经营心得

2011年,他在上海松江区购置隆缘大厦;2014年投资500万元创办茶叶企业,一步步将公司年营业额做到6亿元。

从“卖原料”到“卖品牌”

“家乡竹林遍地是宝,怎能只卖初级农产品?”延平优质竹林面积达62.1万亩,年产竹笋超20万吨,但以往大多以初级农产品形式外销。为了能让家乡的优质竹笋走上更多人的餐桌,陈乃端引入上海食品加工技术,开发即食竹笋、竹笋汤煲等系列产品。

“我们引入速冻锁鲜技术,打造‘竹林一号’冰鲜笋,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山野鲜味,同时依托延平绿色产业园区的政策支持,打造从竹林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陈乃端说。

“上海教会我市场化运营,家乡提供优质资源,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黄金搭档’。”陈乃端介绍,借助上海商会资源,他的企业已与海底捞等知名餐饮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项目投产后年消耗鲜笋1万吨,可带动500户竹农每户年增收3万元。

从上海滩到闽北山区的资源对接

作为延平区上海商会会长,陈乃端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他积极推动上海与延平两地的资源对接,通过商会平台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帮助延平特色产品开拓上海市场。

延平区2025年新春团拜会上,陈乃端作为乡贤代表致辞

被聘为延平区“招商大使”的他,如今立下新目标,要带动更多闽商企业返乡投资,他计划依托上海商会资源,组织商务考察活动,把上海的资本、技术、人才“引进来”,把延平的特产和生态旅游“带出去”。

“延平是我永远的起点,也是我事业的‘第二战场’。”陈乃端说,“这份投资,没有终点。”

从五平米出租屋到数千平米智能化厂房,从上海滩到闽北山区,陈乃端的创业轨迹画出一个圆:起点与终点,都是故乡延平。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乡贤回归的赤子之心,更见证了营商环境优化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图文/缪韵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

更多>>延平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江滨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17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