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延平新闻网 > 媒体聚焦 > 正文

发展乡土慈善助力乡村振兴

2020-12-18 09:46:34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其次,乡土慈善能够健全乡村社会资本要素,提升乡村自治能力。社会资本是影响民众参与的关键因素,丰富的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协调行动能力和公共事务治理效率。乡土慈善的发展,有助于健全这些要素,挖掘和盘活社会资本。一是促进乡村自治组织增长,提升乡村社会联结能力。近些年来,其数量增长较快,广布于乡土社区,有亲缘慈善会、地缘慈善会、神缘慈善会、学缘慈善会等类型。这些民间公益组织的增长,增加了乡村的组织性资源,丰富了自治性组织网络,能够加强乡民以慈善为平台而形成的社会联结。二是有助于乡村内生性规则的建构和实践。慈善重启了乡土社会有关公平、正义、互助、互济等朴素规则的再思考和运用。慈善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议事规则、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维护规则等,有助于群体生活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实践。

再次,乡土慈善有助于纾解乡村治理难题,促进乡村有序运行。一是提升乡村养老保障水平。乡村慈善养老以一种互助、公益、共享的方式,鼓励家族、宗族、村社、教团的养老参与,将慈善物资用于老年人群体的福利金的发放、老年群体生活空间的改善、饮食起居、文化娱乐等,从资源供给、情感交流、生活照料等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水平。二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许多乡村在修建校舍、改善办学设施、奖教助学等方面,采取政府与民间共同出资的形式,地方慈善公益参与教育投入相当普遍,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推进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乡村保留着大量文化遗产,包括祠堂、戏台、庙宇、桥亭、民居等有形建筑遗产,以及家谱、族谱、村规民约等无形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大多是族群、村落历史的重要物证,也是血缘、地缘认同的载体,更是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来源。

还有,乡土慈善是一种保障性资源,有助于化解乡村“共同体危机”。一是有助于传统情感的回归。慈善以血缘、地缘、神缘等为纽带,能够唤醒人们的传统情感回归,又能在慈善参与中强化人们的亲情、乡情、信仰认同,蓄积足够的群体内聚能量。二是以物资、人力、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养老、教育、医疗救助、文化遗产保护、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性资源、人力资源和服务性资源,从而提升乡村的资源供给能力、生活服务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福建日报)


1  2  


相关阅读:

心情版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滨江中路461号
办公电话: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闽ICP备12013949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0901号
延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38603   举报邮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064号